第46章(3/3)
帝只是告知他罢了,自己并不能改掉对方的决定。
半晌,他开口问道:“皇兄打算怎么补偿蛮奴?”事已至此,他只能尽可能为赵蛮争取利益。
宣武帝道:“朕已下令,蛮奴待遇比照郡王。
另,诏令翰林院挑选名师大儒,赴奉国将军府悉心教导蛮奴。
”赵蛮的学习事宜一直是他和英王的心病,他下了决心,趁这次机会一并解决。
英王皱眉:“翰林院举荐的人能教好蛮奴?”
宣武帝道:“一个不行就找两个,两个不行就再换,总能找到合适的。
”
英王不满意:“这不是白白耽搁时间?”
宣武帝无奈:“或者你有更好的办法?”
英王要有办法,就不会病急乱投医,委托轻城找人了。
两人一时僵持在那里。
轻城在一边装了许久隐形人,弱弱开口:“那个,送三弟去西岭书院怎么样?”自上次姜羡鱼提过西岭书院后,轻城就找人详细了解过这个书院。
西岭书院的山长今山先生是宣武七年的两榜进士,学识渊博,尤善实务,为官时断案如神,退隐后一心办好书院,他的书院不问出身,因材施教,文武双修,是能学到真本事的。
最出名的一个例子便是梁阁老的小儿子梁休,梁阁老五十岁时才得了这个嫡子,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梁夫人溺爱,把孩子宠得不像话,小小年纪就成了京城有名的纨绔。
梁阁老一管他,梁夫人就哭天喊地,拦着连根头发丝都不让碰。
梁阁老实在没办法,又见儿子越来越不像话,一狠心,将人送去了西岭书院。
今山先生和梁家约法三章,将人留在书院两年不给回。
两年后,梁公子回相府,竟已是脱胎换骨,行事周到有礼,甚至下场考中了秀才,把梁阁老夫妇喜得跟什么似的。
经此一事,西岭书院名声大噪,更叫人趋之若鹜。
她越了解越觉得西岭书院适合赵蛮,只苦于赵蛮困在宫中,不方便求学。
如今,宣武帝要赵蛮出宫开府,这个最大的困难便不复存在了。
“什么西岭书院?”英王离京日久,消息已经不灵通。
宣武帝倒是知道:“荣恩说的是罗今山办的那个书院?”
“姓罗的办的书院?”英王微愣,现出不快之色。
英王认识今山先生?看上去似乎挺不待见对方的样子。
轻城迟疑:“可是有什么不妥?”
宣武帝道:“这小子狂妄得很,连朕的官都不愿做,朕几次派人请他,他都爱理不理的。
对了,我记得你和他打过交道。
”
英王点头:“他在朝廷为官时,我们曾经合作过一阵子,确实是个有本事的,就是性子古怪了些,和我有过一些过节。
”
听他口气,似乎还不是一般的过节。
轻城失望:“不行就算了,先按父皇的法子试试看吧。
”
“不必试了,”宣武帝是了解过西岭书院的,稍稍思索,拍板道,“荣恩这个主意好,就去罗今山的书院。
那小子有点本事,应该能制住蛮奴。
”
轻城:“……”宣武帝这话说的,怎么感觉好像自己给赵蛮挖了个大坑?
宣武帝解决一桩心事,十分高兴,兴致勃勃地道:“还有一事你帮我参详参详。
”
英王道:“皇兄,时候不早,我该准备出发了。
”
“耽搁不了你多少时间。
”宣武帝道,“还是蛮奴的事。
他既然要封爵,总不好再混叫小名了。
朕寻思着,索性一并将他上玉碟,特意为他拟了个名,你看合不合适?”
英王问:“什么名?”
“赵淳,”宣武帝凌空写下淳字,解释道,“质朴敦厚谓之淳,而有后福。
这个名字可好?”
“不好,”英王丝毫不给宣武帝面子,一口否决,“和蛮奴不配。
”
轻城也觉得宣武帝这名字起的不配,赵蛮和淳朴两字,当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宣武帝不服气:“那你有什么好名字?”
英王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道:“国之重器谓之玺,皇兄既然希望蛮奴以后成为太子的左臂右膀,自然是要他做国之栋梁的。
不如为他起名叫赵玺?”
轻城一下子睁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