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独立师师长王光泽牺牲经过(1/3)
王光泽,1903年11月1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吴集镇。
1928年,他来到现湖南省茶陵县腰陂乡龙陂村梅树下村民组刘龙妹处,同年投身革命队伍。
入伍前,他掌握篾匠、木工技艺,凭借勤劳与智慧谋生。
1930年春,腰陂成立苏维埃政府,王光泽崭露头角,担任乡工会主席,同年6月出任赤卫队长。
1931年4月起,他先后任腰陂区警卫连副连长、连长。
1932年,升任茶陵县独立营营长。
1933年,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团,王光泽任团长,同年该部编入红军第六军团,改称五十三团,他续任团长,并兼任茶陵、永新、莲花、宁岗四县边区指挥部司令员,在革命战斗与队伍领导中不断积累经验、彰显军事才能与领导智慧。
黔东独立师组建历程
1934年6月,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挺进黔东,建立黔东特区根据地。
期间,成立印江、德江、沿河、川黔边和黔东五个独立团,收编印江、德江、沿河三县一千多名神兵,组建黔东纵队。
至9月底,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将黔东纵队与几个独立团合编为黔东独立师,师长贺炳炎,副师长冉少波,此为黔东独立师前身。
10月下旬,该独立师整编为正规团,列入红三军建制。
10月24日,红二、六军团在木黄会师后,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撤离黔东特区,向湘西挺进。
为坚持黔东特区根据地斗争、发展革命力量,大军撤离前,由红六军团部分指战员、伤病员和地方游击队重新组建黔东独立师,王光泽由五十三团团长转任独立师师长,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段苏权任政治委员,继续领导当地革命斗争,自此开启了王光泽在黔东独立师更为艰巨且光辉的革命征程。
掩护主力与战斗过程
1934年10月29日,黔东独立师肩负起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转移湘西的重任。
王光泽同志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率部以梵净山为核心阵地,顽强坚持斗争。
他巧妙地牵制敌人,成功完成掩护任务,为红军主力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四川军阀刘湘、贵州军阀王家烈误将王光泽所率独立师当作红军主力,纠集重兵,以铁壁合围之势凶猛扑来,妄图一举歼灭。
王光泽与政委段苏权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率三个团、六百余人枪迅速转移至梵净山护国寺一带,精心部署,严阵以待。
从11月15日起,独立师先后与黔军李成璋部、印江张汉如反共东防大队、缠溪民团展开激烈战斗。
在每一次战斗中,战士们都英勇无畏,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多次成功打退敌人进攻。
然而,敌人数量众多,攻势凶猛,独立师最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选择转移。
转移途中的困境与战斗
在向松桃、秀山转移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