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中的红军烈士(2/3)
有就此放弃,他深知敌人的狡猾,决定临时改变计划,前往何家庄柿子坪捉拿地方反动头子之一的联保主任张观志。
然而,当他们赶到何家庄柿子坪时,张观志早已闻风而逃。
游击队员们虽然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气馁。
当晚,他们便在何家庄住下。
张均望深知任务的艰巨,他召集小队长以上的干部开会,研究第二天到大石墩杨家坪捉拿杨区长的方案。
昏暗的灯光下,张均望神情严肃,仔细地分析着地形和敌人的情况,与干部们商讨着每一个细节。
会议结束后,小队长们迅速通知队员早点休息,准备第二天的行动。
第二天凌晨,鸡才叫头遍,游击队员们便纷纷起床。
简陋的厨房里,炊事员们匆忙地准备着早饭。
由于时间紧迫,饭煮得有些夹生,但游击队员们没有丝毫抱怨,他们知道,即将到来的战斗需要他们保持充足的体力。
吃过早饭,队员们迅速集合。
除了宁国学和负责后勤服务工作的游击队员外,百多名游击队员在张均望的率领下,摸黑出发。
游击队员们对这条路并不熟悉,但他们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考虑到杨区长家大业大,有不少财产和粮食,这些正是贫苦百姓急需的物资。
于是,出发前他们通知当地老百姓,说要东西要粮食就同游击队到杨家坪杨区长家去拿。
消息传开,沿途村寨的老百姓纷纷响应,与游击队同往的有二三百人,队伍浩浩荡荡,仿佛一条奔腾的河流,向着杨家坪涌去。
队伍由老百姓带路,从何家庄出发。
当他们走到盘石山时,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天色渐渐亮了起来。
接着,他们经过烂坝沟,过石门坎,终于在恰是吃早饭的时候到达杨家坪。
杨区长家的厨房里,饭煮得很多,菜也十分丰盛,显然是为即将到来的一天做了充足的准备。
杨家坪的老百姓知道是红三军领导的游击队来打富济贫,纷纷热情地招呼着游击队员和老百姓:“要吃饭就快点吃,吃了要拿什么快点拿了走,以防杨区长的武装包围袭击。
”此时,杨区长已经被眼疾手快的游击队员成功捉拿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危险正悄然逼近。
杨区长的武装,正是地方反动头目之一的联保主任张观志的队伍。
张观志手下有几十百把人,武器精良,子弹充足,远比游击队的装备要好得多。
这支武装原本就驻扎在杨区长家,据说是六井溪芦塘人陈士虎和一个姓曾的人跑到杨家坪向杨区长告了密。
所以,张观志的武装在得知消息后,未来得及吃早饭就迅速疏散开,然后悄悄埋伏在游击队返回时的必经之路——烂坝沟的重要关口。
而当时,张均望和游击队员们对此一无所知,他们还沉浸在即将为百姓带来物资的喜悦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
老百姓们赤手空拳,满怀期待地想要分得一些生活物资。
游击队员们虽有百多人,但只有二三十条枪,子弹更是少得可怜,平均每人只有几发。
他们当时估计,凭借队伍的庞大威武,一般的地方武装不敢轻易来惹。
然而,这是他们在判断上的一个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