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神兵”:动荡岁月中的抗争传奇(3/3)
次攻城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重整旗鼓再战:第三次攻城的筹备与行动
六井溪“神兵”二次攻城失败后,他们并没有被打倒,而是逃到德江、沿河、印江三县交界的地方,暗中设坛,聚集了几百人潜心练功,伺机复仇。
此时,周继尧旅已调离印江,由驻沿河的黎刚部接替。
黎刚到印江后,听说“神兵”不久又要攻城的风声,便把他养的“神兵”调在中坝驻扎,还派出一连兵巡回侦察,同时把板溪任永俊的团防调来助战。
古历三月初十,“神兵”果然再次出动攻打印江县城。
十一日中午,战斗正式展开,六井溪“神兵”与国民党旅长黎刚的神兵在印江中坝相遇交战。
“神兵”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和坚定的信念,奋勇向前,试图突破敌人的防线。
悲壮抗争落幕:第三次攻城失败及后续惨状
然而,在这次战斗中,黎刚派兵和任永俊的民团从两侧包抄夹击,“神兵”们虽然英勇抵抗,但最终还是不敌败走,沿途死者甚多。
黎部追至六井溪,进行了残酷的血洗山寨行动,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年古历二月初四,黔军胡团长和刀坝民团陈品山等率军到沙子坡,进攻池坝“神兵”。
他们不仅把池坝的耕牛、财物抢劫一空,还烧了一百多栋民房,将整个村子变成了瓦砾。
何家庄、瓦场坝两个村子也未能幸免,被烧房三十多栋,瓦场坝仅剩民房三间,一片凄惨景象。
印江“神兵”三次攻城共死伤二百余人,这次沉重的打击使得“神兵”活动进入了低潮。
但他们的抗争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来的人们继续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
曙光引领前行:请红三军为死难者报仇
就在“神兵”活动陷入低潮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原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并攻占了沿河县城。
这个消息传来,振奋了人心,让“神兵”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德江“神兵”众首领推选印江何家坡(现属杉树乡)人冉少波(稳坪神坛头目)为代表,带领几名“神兵”日夜兼程寻找红三军求援。
1934年6月12日,冉少波在印江刀坝见到红三军,向红三军请求为“神兵”报仇,诉说了“神兵”们在反抗斗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和牺牲。
6月15日,冉少波带红三军到达沙子坡。
红三军到沙子坡后,即向六井溪一带神坛的佛主发出信函,邀请他们到沙子坡会晤。
16日,各坛佛主来到沙子坡参加会议。
同日,红三军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致贵州印江、德江、务川、沿河各县神坛诸同志书》,书中指出:“我们相信神坛内的同志,必能接受我们的意见。
因为大多数都是农民……”,承认“神兵”活动是农民起义,体现了广大受苦群众与反动政府势不两立的反抗精神。
17日,红三军在沙子坡召开了有几千群众、“神兵”参加的万人大会。
号召广大“神兵”、群众参加红军,共同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美好新生活而努力。
冉少波代表“神兵”也在会上讲了话,表达了“神兵”们对红军的信任和追随的决心。
革命力量融合:万人大会后的转变与新生
在沙子坡召开的万人大会,成为了“神兵”运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神兵”们前进的道路,动员了广大“神兵”和群众加入红军,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冉少波代表“神兵”的发言,则表达了“神兵”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此次大会后,千余“神兵”深受鼓舞,他们纷纷加入红军、游击队。
这些“神兵”们带着对反动势力的仇恨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投身到革命队伍中。
他们的加入,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一支中坚力量。
他们在红军的领导下,继续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为推动当地革命进程、反抗国民党统治注入了强大动力,促进了革命力量的整合与壮大。
印江“神兵”的故事,是一段充满苦难与抗争、牺牲与希望的历史。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追求自由、平等和正义,不畏强敌,浴血奋战。
虽然他们的抗争经历了诸多挫折,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值得铭记。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黔东革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