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3/3)
黔敌李成章部发觉。
李成章立即调集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对红军进行包围。
敌人拼命抢占了木黄东侧的老寨,堵住了红军往梵净山方向撤退的道路;一部分敌人和地方反动武装也火速向木黄西侧的地茶坝推进,抢占岩口坪高地,对红军形成了夹击之势,妄图把红三军围歼于木黄。
木黄地处丛山峡谷之中,四周高山耸立,地形狭窄,易攻难守,部队难以展开,对红军十分不利。
再加上敌人突然逼近,很多战士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形势变得异常危急。
关键时刻,贺龙军长当机立断,命令黔东纵队和黔东、川黔边等独立团接替红七师主力坚守昔阳坝阵地。
这些战士们深知责任重大,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死死拖住从合水方向而来的援敌和向地茶推进的敌人。
约摸早饭时分,昔阳坝的战斗打响了,激烈的枪炮声震耳欲聋。
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已被包围,便全力向昔阳坝增援。
而这一切,都在贺龙军长的妙计之中。
贺龙亲自指挥红七师主力抢涉木黄河,向着敌人侧翼兵力薄弱的岩口坪发起猛攻,试图强行突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岩口坪位于将军山的中部,地势险要,两边是陡峭的悬崖绝壁,犹如刀削一般,只有中间四进部分有一条盘旋而上的羊肠小道,约有一华里多长,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
山脚下的木黄河波涛汹涌,成为了天然的屏障,使得岩口坪关隘更加易守难攻。
红军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奋力强攻。
然而,敌人占据着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疯狂地向红军射击。
红军前几次强攻都未能成功,死伤的战士不断增多,鲜血染红了木黄河水。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贺军长冷静沉着。
他亲临前线,仔细观察地形,分析敌人的部署。
经过深思熟虑,他组织了一个精悍的“尖刀连”,再次向岩口坪发起进攻。
“尖刀连”的勇士们怀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他们攀爬陡峭的山崖,躲避敌人的枪林弹雨,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山顶推进。
终于,勇士们攀上了悬岩,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守敌,成功夺取了岩口坪关隘。
敌人不甘心失败,急忙调集兵力,妄图以优势兵力夺回岩口坪阵地,将红军压制在木黄河谷,进行围歼。
红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战士们凭借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越过岩口坪,占领了将军山高地。
随后,红军向在岩口坪和地茶坝一带的敌人发起反攻。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红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勇猛无比,打得敌人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红军消灭了大量敌人,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取得了二战木黄的辉煌胜利,彻底粉碎了黔敌李成章部妄图以优势兵力围歼红军的阴谋。
取得胜利后,红军继续按照“避实就虚”的战术,当天晚上从地茶翻过红石板,到达岩柯坝,然后又经松桃火烧桥、甘龙口,到达西阳县的南腰界进行休整。
二战木黄,是黔东特区时期规模较大、力量悬殊的一次战斗。
红军正规主力只有红七师一千多人,而敌人则是王家烈的嫡系劲旅,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战斗从午时至亥时,长达十个小时,红军战士们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凭借着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经此一战,黔敌精心策划的“围剿”红三军的计划宣告彻底破产,红军在黔东地区的革命斗争迎来了新的转机,也为后来的革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木黄这片土地,永远铭记着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与牺牲,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