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云树绕堤沙 鬼子六到江南(2/3)
通即将饮酒之际,“鬼子六”忽然剧烈呛咳起来,袖中的玉佩“当啷”一声坠落在地。
他弯腰去捡玉佩时,却瞥见桌下暗格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先生这酒……”他缓缓直起身子,指尖紧紧扣住腰间的剑柄,目光如炬,“怕是混着血珠儿吧?”话音未落,那灰衣小厮已然甩出袖中的短刃,寒光一闪,直奔江通的咽喉而去。
“鬼子六”反应迅速,旋身拔剑,剑鞘磕在桌角,迸出点点火星。
青锋出鞘,惊落梁上的尘埃。
此时,那小厮的刀刃距江通咽喉已不足三寸,却被“鬼子六”反手一剑削断。
断刃“叮”的一声,钉入廊柱之中,尾端还在微微震颤。
“动手!”苏鸿见状,一脚踢翻桌案。
刹那间,十八名刀手从舱底如潮水般涌出,刀刃在灯笼的映照下,泛着幽冷的青芒。
“鬼子六”迅速旋身,护在江通身前,手中宝剑舞出的剑花,如寒梅般绽放。
最前面的刀手刚刚挥刀,便感觉手腕一阵冰凉,血珠飞溅在舱板之上,那鲜艳的色泽,竟比画舫外娇艳的荷花还要夺目。
身后传来江通抽剑的清脆声响,两人背靠背,形成紧密的防御之势。
此时,“鬼子六”闻到江通腰间香囊散发出的沉水香,与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气混合在一起,竟让他生出几分别样的安定之感。
刀光剑影闪烁之间,忽然听到岸上马蹄声如雷般响起。
二十名缇骑如猛虎般撞破画舫的栏杆,长枪如林般刺入战团之中。
苏鸿脸色骤变,转身试图逃窜,却被“鬼子六”飞起一脚,踹倒在雕花屏风之前。
剑刃抵住他咽喉的瞬间,苏鸿忽然浑身颤抖如筛糠,喉间挤出破碎的字句:“是……是吏部尚书黄大人……”话音未落,舱外忽然有一道金光闪过。
“鬼子六”抬眼望去,只见昨日那位钓鲈的老渔翁正站在船头。
青箬笠下,露出半张布满沟壑的脸,目光如电般锐利。
江风掀起舱帘,将浓重的血腥气卷向茫茫江面。
“鬼子六”望着苏鸿被拖走的背影,忽然感觉掌心一阵刺痛。
原来,方才激战正酣,他竟将剑柄攥出了血痕。
江通递来一方帕子,指尖却指向远处渐渐消散的金光,说道:“那道士……”话音未落,水面突然泛起层层涟漪。
昨夜的那道金光破水而出,却是老渔翁手中钓竿甩出的丝线,末端串着一颗晶莹剔透的鲛珠。
在晨光的照耀下,鲛珠流转着七彩的光晕,美轮美奂。
“江南的水,太深了。
”江通将鲛珠纳入袖中,声音轻得如同一片悄然落在水面的柳絮。
“鬼子六”望着远处如镜般平静的江面,不禁想起昨夜苏堤上那温柔的月光。
他忽然觉得,这江南表面的富庶繁华,竟如同这潮起潮落一般,底下隐藏着无数深不可测的旋涡。
他紧紧握住剑柄,任由掌心中的血痕渗进剑鞘的纹路之中。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东南形胜”:既有烟柳画桥的柔情蜜意,也暗藏着刀光剑影的冷酷凛冽。
而他们,正站在这温柔与凛冽的交汇之处,守护着这万里山河的一方天地。
回到江南经略府,在江令宜的积极鼓动下,“鬼子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温习诗书,参加即将到来的会试“春闱”。
江令宜声称在杭州某处寻得了一处清幽之地,并表示由她亲自负责教授“鬼子六”备考事宜。
数日后,江令宜引领着“鬼子六”来到一处幽静的庭院。
庭院中翠竹摇曳生姿,花香沁人心脾,一间雅致的书房坐落其中。
江令宜指着书房,神色郑重地说道:“此后你便在此安心备考,若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我都会为你进行详尽的解答。
”
“鬼子六”踏入书房,只见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
他随手抽出一本《论语》,翻开书页,墨香扑鼻而来。
江令宜则在一旁的书案上精心地铺开宣纸,细致地研磨好墨汁,准备认真记录“鬼子六”的学习要点。
在学习的初始阶段,“鬼子六”诵读时略显磕绊,对书中诸多道理也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
江令宜秉持着耐心负责的态度,逐句进行讲解,从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延伸至治国理政的宏观方略,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
随着时间的推移,“鬼子六”逐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理解能力也不断提升。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竹影斑驳地洒在书房内。
“鬼子六”正沉浸于书中的知识海洋,突然一只蝴蝶飞进书房,在他眼前翩翩起舞。
他一时走神,目光不自觉地跟随蝴蝶飘动。
江令宜见状,轻咳一声,严肃地提醒道:“莫要分心,这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皆蕴含着天地间的大道。
”“鬼子六”回过神来,脸微微泛红,旋即又专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江令宜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学识日益增长,对即将到来的会试也多了几分自信。
在江令宜的悉心教导下,“鬼子六”实现了显着的蜕变与进步。
他不仅在写作技巧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且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在江令宜的指导下,“鬼子六”学会立足实际,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