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中原棋路(2/3)
。
“出发!”孛鲁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金国边境进发。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仿佛一道黑色的洪流,向着未知的前方奔腾而去。
而在遥远的南宋都城临安,一场关于是否借道给蒙古的激烈争论,正在朝堂之上展开。
“陛下,蒙古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他们此次借道,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我大宋江山。
”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此言差矣,金国乃我大宋的宿敌,这些年来,对我大宋百般欺凌。
如今蒙古愿意与我们联手攻打金国,此乃天赐良机。
我们若能借此机会,收复失地,一雪前耻,岂不快哉?”另一位大臣则持不同意见,慷慨激昂地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理宗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犹豫不决。
他深知,这一决策关系到南宋的生死存亡,必须慎重考虑。
“众爱卿,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
”宋理宗缓缓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疲惫。
朝堂之上,众人纷纷退下,但关于是否借道给蒙古的争论,却仍在继续。
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南宋的命运,也将对整个天下的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蒙古大军向金国进发的途中,孛鲁不断地思考着作战策略。
他深知,金国的军队虽然已经衰落,但他们在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熟悉地形,不可轻视。
“元帅,前方探马来报,金国的军队已经在边境集结,似乎有所防备。
”一位亲卫匆匆赶来,向孛鲁报告道。
孛鲁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金国已经察觉到了我们的意图。
传令下去,大军放慢行军速度,加强戒备,谨防敌人的偷袭。
”孛鲁冷静地做出了决策,他知道,在战争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是!”亲卫领命而去。
孛鲁看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暗暗盘算着。
他知道,这场战争将会异常艰难,但他毫不畏惧。
他相信,只要自己和将士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完成父亲的遗愿。
夜幕降临,蒙古大军在一片空旷的草原上安营扎寨。
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营地。
将士们围坐在篝火旁,吃着干粮,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
孛鲁独自一人走出营帐,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父亲木华黎,想起了他的教诲和期望。
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父亲,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完成您未竟的事业,让大蒙古国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
”孛鲁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此时,在金国的朝堂之上,金哀宗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而忧心忡忡。
“诸位爱卿,蒙古大军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金哀宗焦急地问道,脸上满是焦虑之色。
“陛下,我们已经在边境集结了重兵,凭借‘关河防线’的坚固,定能阻挡蒙古大军的进攻。
”一位大臣自信满满地说道。
“话虽如此,但蒙古人诡计多端,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必须加强防守,同时派人密切关注蒙古大军的动向。
”另一位大臣则谨慎地说道。
金哀宗微微点头,说道:“就依卿所言,加强防守,不可有丝毫懈怠。
同时,派人前往南宋,探听他们的态度,看是否会与蒙古联手。
”金哀宗深知,南宋的态度将对这场战争的胜负产生重要影响。
金国的使者很快便抵达了南宋临安。
他们带来了金国的求和信,试图劝说南宋不要与蒙古联手。
“陛下,金国此次求和,显然是惧怕我大宋与蒙古联手。
我们切不可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错失这大好时机。
”南宋的大臣们纷纷进谏道。
宋理宗心中犹豫不决,他一方面想借此机会收复失地,一雪前耻;另一方面又担心蒙古的野心太大,会对南宋构成威胁。
就在宋理宗举棋不定的时候,耶律楚材也抵达了临安。
他带着铁木真的亲笔信,前来与南宋进行谈判。
耶律楚材凭借着他的渊博学识和卓越口才,向南宋的君臣们阐述了蒙古的战略意图和诚意。
他表示,蒙古此次借道,只是为了攻打金国,并不会对南宋构成威胁。
而且,一旦金国灭亡,蒙古愿意与南宋共享胜利果实。
南宋的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