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西域新政(1/3)
血色戈壁上的文明重构
朔风裹挟着咸海的凛冽寒意,如同一头怒吼的猛兽,疯狂地撞击着撒马尔罕古老而巍峨的城墙。
细碎的陶片被狂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随后被无情地抛向布满箭孔的塔楼,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
牙剌瓦赤静静地伫立在总督府遗址前,脚下的皮靴碾碎了波斯工匠精心雕琢的葡萄纹地砖,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他的指尖缓缓抚过石柱上斑驳的楔形文字,那些古老的印记仿佛在向他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他微微侧头,目光扫过身后十二名蒙古怯薛军。
只见他们的马刀已然出鞘,锋利的刀刃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森冷的光芒,映照着他那具有波斯特色的络腮胡,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汉人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
”这位精通七种语言的降臣突然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坚定而沉稳,穿透了呼啸的风声,在空旷的遗址上空回荡,“大汗的马蹄踏碎了花剌子模的王冠,但要让这片土地永远臣服,靠的不是弯刀,而是算盘。
”他的话语中蕴含着对治理之道的深刻理解,也预示着一场即将改变西域格局的变革。
银矿契约:游牧文明与商业基因的致命融合
三年前那场惨烈的屠城景象,至今仍清晰地烙印在牙剌瓦赤的脑海中。
当蒙古铁骑如汹涌的潮水般踏平玉龙杰赤时,这座繁华的城市瞬间陷入了地狱般的景象。
城内八十万人口,在战火的肆虐下,最终仅剩两万工匠被押解东行,而无数的黄金与宝石则被装满了三百辆牛车,成为了征服者的战利品。
然而,牙剌瓦赤关注的并非这些耀眼的财富,而是墙角那散落的羊皮账本。
那些用楔形文字记载的银矿承包契约,在他眼中,就像是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思路。
深夜,寂静的毡帐内,青铜油灯散发出昏黄而摇曳的光芒,将他的影子投射在绘满商路的兽皮地图上,影子随着灯光的晃动而扭曲变形。
他紧紧盯着手中的羊皮卷,花剌子模传统的“银矿承包制”与蒙古军政体系在他的脑海中激烈地碰撞着。
突然,他抓起狼毫,笔尖蘸满了鲜艳的朱砂,重重地落在布哈拉绿洲的位置,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大汗,我们不需要烧杀抢掠,这里的每一粒商税,都能比十场战争更持久!”
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税制改革,而是一场深刻的文明融合与创新。
中亚商人们世代传承的契约精神,在蒙古征服者的手中,化作了刻着九斿白纛纹章的桦树皮税册。
以往游牧民族“以战养战”的生存法则被彻底颠覆,当怯薛军们收起了象征着杀戮的弯刀,转而手持盖着大汗金印的税册时,丝绸之路上的商队驼铃开始取代令人恐惧的战鼓轰鸣,奏响了新的乐章。
在撒马尔罕城郊的税所内,空气中弥漫着藏红花那独特的香气与羊膻味的混合气息。
突厥商人掀开骆驼驮包,将一枚枚银币哗啦啦地倒进刻着蒙古纹章的铜盘,银币撞击铜盘发出清脆的声响。
税吏们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