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3)
临城的市花是栀子花,而再过不久就是栀子花的花期,一株株正含苞待放。
空气中已然飘着栀子花独有的淡淡清香,似雨后空山般清甜不腻。
保安大叔的话语飘进柏菡和晏沥的耳中。
柏菡轻轻一笑,而晏沥的神色一如往常地古井无波。
她转过身,淡淡道:“那我们快进去吧,不然一会儿人多了。
”
两人并排走进了那扇玻璃大门,之间隔着一米的距离。
结婚时,他们之间也曾隔着一米距离,只不过是晏沥走在前侧,柏菡跟在他的身后,一步一停。
排在他们前头的是一对办理结婚手续的新人,手挽着手,穿着玫粉色的情侣装,黏腻得恨不能用胶水将自己二人绑定在一起,看彼此的眼神中满是浓情蜜意。
他们很急切,急着想要成为夫妻,为彼此的爱情领上一本证。
尽管爱与不爱,其实与红本本并没有什么关联。
等了许久,终于轮到柏菡与晏沥了,两人平静地从两张椅子的一左一右绕过,坐到椅子上。
办理手续的工作人员眯眼打量了一番二人,目光落在柏菡明艳的长裙上。
“办结婚手续的?”
她见得多了,语气冷淡地问道。
柏菡说:“不,是离婚手续。
”
工作人员刚低下的头又抬起了,眼神在晏沥身上停留了会儿,又看向柏菡。
她拉了拉椅子,坐得端正起来,双手交叉搁在桌面上,语重心长——
“吵架了?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回去冷静冷静,说不定就和好了。
不要冲动离婚,会后悔的。
一日夫妻百日恩,吵吵闹闹那都是生活的调味剂。
现在的小年轻啊,就是太理想主义了,柴米油盐、粗茶淡饭,这都是生活。
床头吵床尾和,你们真的不要冲动做决定,再回去好好想想如何?”
近些年的离婚率渐长,结婚率却一直在下跌,作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得不变着法地劝和。
柏菡莞尔:“冲动的结婚其实更多,新人来办结婚时,也会劝他们回去冷静冷静吗?”
工作人员一时答不上来,她心里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总不能劝人分。
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
柏菡低头笑了笑,没有要为难的意思,郑重地对她说:“我们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离婚的。
”
对方看了眼一语不发的晏沥,心里头在想这位丈夫倒是黑着一张脸,妻子倒是一副笑盈盈的样子,两人坐在一起,特别矛盾。
“行。
那你们填一下这个离婚登记申明,签字,然后按指印。
”
二人照做,没有一刻的犹豫。
填写、签字、按指印,一气呵成。
期间他们没有任何的对话,连通常离婚双方要说上几句的讽刺话也没有。
好似还没领这离婚证,他们就已经成了陌生人。
工作人员在心里叹了一声气,俊男美女,可惜——
走出民政局的大门,两人手里各攥着一本离婚证,与当时领结婚证时的心情大不相同。
柏菡翻开看了几眼,笑道:“也不知这离婚证有什么用。
”
晏沥拿着离婚证的手垂着,他没有兴趣去翻阅这本小册子。
现如今,柏菡已经不会再因为他的冷漠反应而暗自神伤了。
她挪了两步,站到晏沥面前,背朝着太阳,逼迫他看自己。
晏沥垂下眼,睫毛的阴影覆在他的瞳孔上,眼底流转翻涌的情绪变得晦涩难解。
对视良久,柏菡对着他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
眉眼弯着几许,身后就是光芒万丈的阳光,她却不逊色其几分。
乌黑的长发边缘晕开金色的光,淡淡的绒毛也染上光晕,灿若朝阳。
晏沥听到了她最后对自己说的话,一字一句、无比珍重地。
“晏沥,祝你今后的生活一切幸福。
”
“拜拜。
”
最后的一声“拜拜”,半虚半实,被耳边掠过的风吹散。
柏菡转过身,长吁一口气,脚步坚定,身影越来越远,直至消失在街的转角。
那抹明艳动人的亮黄色,隐去了。
·
回到出租屋后,柏菡毅然决然地删掉了晏沥的微信。
所谓眼不见为净,看不到就不会被情感的残渣惹得优柔寡断,时间会抹平一切。
恢复单身后的柏菡一刻也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中,生活的重担压在身上,银行卡里的余额见底,她不得不拼命。
她没有功夫去想因为这场离婚将会带来哪些狂风暴雨,晏家、她的父母会作何反应,她都丢到脑后了。
当了许久传话人的蒋教授终于把那位入行三十年老编剧的微信推给了柏菡。
他极为好心地提前给柏菡打了预防针。
他说此人名叫陈生,现年57岁,性情乖张,不苟言笑,对人对事极为严厉,容易得罪人,但心肠其实不坏。
他性格如此,但因为他笔下的故事逻辑严密,基本部部爆火,业内的人还是上赶着求他合作。
柏菡等到晚上九点,好友申请才被验证通过。
还没等她来得及打招呼,陈生就先发来了。
陈生:我给你安排了一个网剧,半个月后进组,当编剧助理。
我只负责引荐你进组,给你这个位置,剩下的我不帮你,你得靠自己。
柏菡:谢谢前辈,我会好好努力的。
陈生:别叫前辈,陈编就行。
你去大量看不同类型的电视电影,反复看,看完后要能在脑中提取出剧情的所有骨点,情节必须非常清晰地印在你脑子里。
烂片也看,去思考问题出在哪,去想去改写。
教材看完了就再看一遍,直到里头的内容刻在你骨髓里。
平时生活里也多观察、多思考,随身带本笔记本,建立灵感资源库。
总之,你自己去学,半个月后进组,剧组资料我会发你一份,进组后别想着靠关系,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柏菡:好,谢谢陈编,您说的我都会去好好完成,不会让您和蒋教授失望。
·
半个月的时间顷刻间便晃过去了,临城的栀子花已然绽放。
国道两旁的栀子花星星点点地指引着条条大路,一打开车窗便能嗅到空气里的香气。
是个好时节。
但柏菡不得不在这好时节离开临城。
她要加入的是一个名叫《喜欢你的每一秒》的网剧剧组。
开机前已经定稿了八集的剧本,柏菡要做的就是和其他的编剧助理一起负责修改台词、改戏。
《喜欢你的每一秒》是当下最容易凭借低成本创造奇迹的小甜剧,剧情大多是男女主的一些甜蜜互动日常,不会出现较大的波折。
这个奇迹,并不是指大爆,但只要剧本到位,演技合格,就能收获不错的流量。
这次的制片方喜欢把钱用在刀刃上,其他地方能省则省,归结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一个字——穷。
秉承着穷不能穷道具的思想,既然男主是个富二代,那就得有个像样的别墅,搞几身不廉价的衣服。
因此制片方在演员片酬上的预算很少,大多都是启用的新人演员,克扣一点是一点,预算都拿去找精良的道具了。
边拍边写意味着柏菡需要跟组,今天可能在南边,明天就去了北边,四处奔波。
进组的第一站是江南的安城,剧组在那临时租到了海景别墅,气派、上档次。
启程前,柏菡和舍友韩馨打了声招呼,告诉她自己出差,不一定什么时候回来。
她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头滴血,这样付着房租却不住的行为,奢侈又浪费。
买车票的时候,柏菡犹豫过是买高铁还是动车,时间上差一个小时,但是价格却是差了70人民币。
最后还是决定省这个钱。
在登上动车的十分钟后,柏菡后悔了。
也许是她的运气有些背,但这辆动车上的环境让她不止一次冲动地想立即跳车。
椅子上套着的布料已经脏得看不出原本的颜色,犄角旮旯处满是积着的灰尘和瓜子壳。
柏菡坐着,后背保持着临空的状态,尽量不碰到椅背,如坐针毡。
对座的一位阿姨拖了鞋横躺在两张椅子上,丝袜中包裹着的脚趾惬意地扭动着。
柏菡有些窒息。
此时打来了一通电话,柏菡想都没想就接了起来。
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菡菡啊,药吃了段时间了,我们什么时候一起去复查呗,看看身体好点没。
”
柏菡一怔,将手机拿远看了眼备注,是林沐琴。
她多久没和晏家相关的人来往了,她删了晏沥,倒是忘了还有他的家人。
说起药,她早就擅自停了,每周寄到三月湖那儿的药都被她丢了。
药太苦,她喝不下。
“……晏沥没有和您说什么吗?”
柏菡差点脱口而出叫了一声“妈”,但还是及时咽回了肚子中。
正好,此时火车停靠在了一个站头,柏菡背着包下去透气。
新鲜的空气灌入肺中,好受了些。
电话里林沐琴不解:“晏沥?没说什么啊?发生了什么事吗?我这都半个月没联系上他了,他爸还有书艺都联系不到他,我问了他那几个狐朋狗友,说是忙工作,让我别去打扰。
”
“嗯……这样啊,那等他和您说吧。
我这段时间在出差,实在没有时间回去。
”
“出差?菡菡你找工作了?”
柏菡低头踢着脚下的小石子,看着它咕噜噜滚了老远停下,“嗯,对。
”
林沐琴忽然怨声载道,“菡菡啊,我之前不是就说过你可以不用工作的吗,这样抛头露面顾不上家里。
他也忙,你也忙,都不着家,这家还怎么能像个样啊!而且你这不是还在调理身子嘛,工作什么的等孩子出生了再想也不迟啊,但生孩子的事却是不能拖了,再拖下去就是高龄产妇了,危险。
”
柏菡抬起眼,目光顺着火车轨道眺望远方。
地平线处的天灰得泛白,有些压抑。
她轻轻嗤笑了一声,平淡冷漠地说:“具体您还是等晏沥说吧,听了您就会明白了。
”
话一说完,柏菡就挂断了电话,她顾不得那么多礼数了。
原本忙了大半个月,早就把晏家忘得差不多了,这一通电话又惹得她心烦气躁。
重新回到车上,坐在边上的中年男人也回来了,带着一身的烟味,想必刚才是下车吸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