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温差陷阱(2/3)
。
为了确保火源不会对脆弱的幼苗造成伤害,林羽特意将陶罐放置在距离植物大约五十厘米的安全距离。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足够的温度供应,又能避免过热引起的灼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羽惊喜地发现,这种用尸体脂肪生火的方法确实起到了预期的效果:那些曾经因寒冷而濒临死亡的幼苗,在温暖的笼罩下,开始奇迹般地恢复生机,原本枯萎的叶片重新挺立了起来,仿佛获得了新生。
与此同时,他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火焰在陶罐中欢快地跳动时,其摇曳的投影会在粗糙的岩壁上形成各种各样奇特而变幻莫测的形状,仿佛一群跳舞的幽灵,又像是远古的壁画在这一刻被赋予了生命。
这些光影交错的画面既神秘又美丽,给这个冰冷、充满绝望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暖意和生动。
有时,林羽会静静地坐在一旁,凝视着这些变幻莫测的光影,思绪也随之飘远。
他想起了灾难发生前的生活,那时候的世界虽然也有诸多不如意之处,但至少人们不必像现在这样时刻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不必为一餐温饱而绞尽脑汁。
然而,正是这些艰难困苦的经历,让他学会了珍惜眼前的一切,哪怕只是一丝微弱的光明,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温暖,都变得弥足珍贵。
不过,林羽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
他深知,这仅仅是暂时解决了眼前的困境,要想真正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长久的生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他决定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方案。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植物,他制定了详细的温度管理计划。
例如,对于一些耐寒性较差的品种,他会适当增加陶罐的数量,以提供更多的热量支持,确保它们安全过冬;而对于那些较为强壮、耐寒的幼苗,则可以适当减少火源数量,以免造成燃料的浪费或过度加热。
其次,林羽还特别考虑到了防火安全问题。
毕竟,山洞空间有限,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他在每个陶罐周围都设置了简易的隔离带,并配备了灭火工具,如沙袋和水桶等,以防万一,将风险降到最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了技术层面的改进之外,林羽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将古老的智慧与末世的现实相结合。
通过对洞内外温湿度变化的观察记录,他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
比如,为什么白天的温度较高,而夜晚却如此寒冷?原来,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地面散热速度的不同所造成的。
基于这一认识,林羽开始尝试利用自然条件来辅助人工取暖。
例如,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他会将部分陶罐移到洞外进行预热,吸收太阳的热量,待到晚上再搬回洞内使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尸体脂肪燃料,还能提高整体的供暖效率。
在努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同时,林羽也没有忽视自身的需求。
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他的身体状况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体力消耗巨大。
为了保持足够的体力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他不得不更加注重饮食营养的搭配。
虽然食物资源依然十分匮乏,但通过合理分配每天的摄入量,并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捕获的一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