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三更】(2/3)
她这次就打算回程的时候再给家里大人买点瓜子的。
一毛钱的瓜子一茶缸虽然多,可那也是对于小孩子来说。
对于大人来说,一个人抓一小把吃,抓个七八次就没了,加上他们嗑瓜子嗑的快,十分钟的功夫都撑不到。
所以这次出来,万幸自己带了一个布制的小挎包,只不过是个成人款的,对于她的个子而言,显得有些过大了。
当然挎包不用装满,万幸看着那个茶缸的大小,装个五六次就够他们吃很久的了。
小贩不难找,万幸这个点回到家,在电影院不远的一个小胡同口就看见了。
她带着万志高溜达过去,站在小贩的面前,笑着说,“叔叔好呀。
”
小贩愣了愣,左右看了看说道,“你们怎么找到这的?”
“猜的!”万幸眯着眼睛问,随后说道,“叔叔,我还要买瓜子,我要买……嗯,我要买一块钱的瓜子吃。
”
“买这么多?!”小贩愣住了。
虽然瓜子不是个稀罕物,人也愿意拿个一两毛钱的去买吃的。
但是那些小钱,积攒到一起可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一块钱对于绝大部分的家庭,那都是能算得上开销的一笔钱了。
毕竟现在一个正经有工作的人,一个月可能也就十几块钱到二十块钱的工资,花一块钱去买瓜子,怎么想都似乎有些过于奢侈了。
“嗯呐,我家人多呢。
”万幸点点头。
今天去秦家的时候,才发现几个老头也爱吃瓜子。
再加上陈家两个老人家跟陈晓白,几毛钱显然是不够吃的,买一块钱的都可能不够。
一块钱的巨款可也是很多的,万幸想了想自己的小金库,觉得有点难过。
不过据万幸一般的经验来讲,在她们回石桥村的时候,秦国毅、刘念白,包括她自己的姥姥、姥爷,都可能会给她包一个十分大的红包。
这些加在一起……怎么得有个十块钱吧?
十块钱啊,可是现在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巨款呢!
万幸光是想想,就觉得自己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那得能买多少瓜子啦!
小贩不由又看了看万幸身上的装扮,心里更确认了这大概是个有钱人家的大小姐。
而且就光是她脚上踩着的那双虎头鞋,价格就看着不便宜。
这年代下,就连布料都要分个三六九等。
虽然虎头鞋用的也是些边角料,可边角料能拿去给小娃娃做鞋子,而不去做一些可以用的很久的手绢、手套什么的,这不是浪费是啥?
小贩笑了笑,给万幸干脆又多装了两三缸。
万幸是看着的,见状不由说道,“叔叔,你给多了。
”
“不多,你买的多,我给你多一点。
”小贩乐呵呵的笑弯了眼睛,摆摆手,干脆又给万幸多装了一缸。
——真实诚啊!
万幸不由感叹,也终于来了点好奇心。
因为年纪太小,所以她很少去关心这里一些资源的物价,这一次也是被小贩挑起了性质,便想着问一问。
“叔叔,瓜子都是怎么做的呀,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吗?”万幸眨眨眼,说道。
小贩点点头,正巧也过了电影开场的高峰期,他在那也没事,就和万幸闲聊了起来,“用葵花做的,葵花见过吗?里面的可都是瓜子,加上葵花油,架上个大锅啊,炒几下就炒香了!”
万幸恍然大悟,原来用的是葵花籽,怪不得这么香。
“那葵花哪里有得卖呀?多少钱?我能买吗?我买回家也让我妈妈给我炒着吃。
”万幸笑着露出了一口白白的牙齿。
小贩摆了摆手,“这得去附近村子收,有些大队上有征收葵花的指标,乡亲们种的多了才舍得卖你呢,也不好找!”
虽然得到的不是什么特别有价值的消息,但也还算是满载而归。
万幸点点头,又和小贩聊了一会儿,挖空了脑筋才显得自己更像是个小孩子,之后才带着万志高迈上了回家的路。
“宝姐,重不重呀。
”万志高看着坠的老低的瓜子。
万幸摇了摇头,说,“不重。
”
看着量大,可其实一点都不重,以她一个小孩子的劲道来说能感受到,但是绝对称不上是重。
万志高还是不放心,伸手从另外的一个小角上拎起了万幸的包,企图帮她分担一些重量。
万幸这次出去,陈晓白是给了她两块钱的。
剩下的一块钱,主要是给万幸和万志高用来买糖吃的。
那也是陈晓白很偶然才发现的,万幸识得钱的大小,上一次买瓜子的时候,万幸就很认真的跟她算了算,说她只买了两毛钱的瓜子,但是她吃到了挺多的量。
也是从那之后,陈晓白才开始尝试着给万幸一些零花钱——以前都是直接给实物,或是开玩笑似的给万幸个一毛两毛。
她也没问过万幸拿着钱买了什么,只当是买糖吃了。
这一次万幸带着一兜瓜子回去,不用看也知道那个量绝对是算得上丰盛的。
陈晓白看了看,赶忙接过了看着比万幸还要高的蓝色布包,心疼的说,“宝丫重不重?”
“不重的呀娘。
”万幸眯着眼睛笑了笑,说道。
瓜子被另外装起来,特地的放上了一些花椒和生石灰避免生虫还能防潮,不用担心瓜子疲软。
扔掉了瓜子之后,万幸才发觉肩膀有点酸疼,便摇了摇胳膊。
陈晓白见状赶忙上去帮着她一起捏,半晌,万幸舒舒服服的都感觉自己快要睡过去了。
陈晓白和张美玲端着一盘水果在说话。
这个时候的水果还是稀罕物,自然也见不到什么反季节的荔枝之类的水果,桌上有的也就是一些苹果和香蕉的时令水果,即便是这样,也都还是去百货大楼抢到的。
毕竟虽然稀罕,可水果吃的人也多,尤其是遇到那些要打折处理的,更是抢的疯了一样。
万幸精神了点,剥了个香蕉,窝在沙发上看电视。
电视不是彩色,而是只有几个台的黑白电视,经常性的还会出现雪花点和‘呲呲啦啦’的声音,需要上去拍一拍——万志高最喜欢干这个活,每一次一出现这声音,他就要蹦上去拍拍电视机。
张美玲说道,“中华打电话过来怎么说的?什么时候能回去?”
陈晓白提起万中华,总带着一种下意识的害羞,闻言说道,“也没什么……就是、就是说快盖好了,盖了个四屋的大房子,将来我和中华一间,还能给宝丫和小高一人一个屋住着。
”
“四屋的?”张美玲诧异。
旋即她了然的笑了笑,抓住了陈晓白的手,笑吟吟的说,“看来,中华在村里,人缘是怪好的。
”
说起这事儿,也是张美玲和邻居们说话间的一个谈头。
这楼里住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工人们,每日能聊的,除了工作之外,也就是子女和自家的孙辈。
虽然表面上大家都乐乐呵呵的,可指不定在她不在场的时候,又会在背地里说些什么闲话。
陈晓白在生了万志高之后,大夫就说她以后怕是不能生育,因为机体受损太严重,不过也给了她们一线希望,说也还是有可能的。
当时大人们如同雷击,尤其是张美玲。
她和陈柏同虽然只有陈晓白一个女儿,可也是因为当年生活艰苦,后来又赶上了文化大革1命,根本没有机会。
两个人把陈晓白这么唯一的一个女儿当成了眼珠子一样的疼,因此陈柏同也不觉得,说陈家绝后之类的话。
可农村不一样,时代也不一样。
如果陈晓白以后不能再生了,那在万家,她以后就永远的会低人一等。
张美玲是个先进女性,她更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只能生育孩子的机器,可不想生,和不能生……根本意义上来说,还是不一样的。
她担心万中华会因为这个,以后对自己的女儿不好,因此,才更加的想对万中华好一些,更是不吝惜自己的积蓄,想让自己的女儿更加的能够受人待见,以后不被欺负。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以为去大医院给陈晓白治疗,就能见到成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再怀上一个,可结果却是大失所望。
陈晓白最终三四年都没能再生出第二个孩子。
到了现在,他们也都快要认命了,只能盼望着万中华不会因为这个,就对陈晓白不好,或者是看不起她。
现在听见陈晓白这么说,张美玲心里,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是,中华在村里人缘很好。
”陈晓白说着,也不无开心,因为万中华人缘好的关系,村里的老叔老婶们对她的态度也很好,这也是嫁过去之后,让她觉得最受宠若惊的一件事情。
这话说得,让张美玲也不禁想起了陈晓白刚结婚的时候。
她们就担心,陈晓白一个人孤身嫁到了农村去,会让人看不起,所以当时哪怕是冒着被人说闲话、被人恶意举报的危险,也还是赶去了石桥村,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
在当地,他们花重金给陈晓白买了三转一响,又按照当地的风俗,将陈晓白风光大嫁,也终于算是圆了一个缺憾。
现在想来,当地的亲戚们对她和陈柏同格外的热情,怕也是沾着万中华的光的?
这么一想,张美玲也对万中华更高看了一等。
谁不知道这农村盖房子,拼的就是家里男女主人的一个人缘了?
话说到这里了,张美玲不由又拍了一下大腿,惊叫了一声。
陈晓白被她吓了一跳,连忙说,“怎么了娘?”
张美玲满脸懊悔,直说,“可你在城里的棉纺厂上班,男方的亲戚都去帮着盖房子,那、你你娘家这边不出人,可怎么是好?”
“噗。
”陈晓白不由笑了出来,“你快放心吧,中华电话里跟我说了,请人吃饭、吃酒的钱,用的可都是您给的钱,跟乡亲们也都是这么说的。
电话里头您不是也听见了,乡亲们还都请你有时间回去乡下做客呢。
”
张美玲一愣,过了会儿,也反应了过来,笑的合不拢嘴,“是、是是是。
”
当时她还过去也接电话了,对面的汉子可热情,一直在谢她的酒肉!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