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玄德权衡利弊深,户籍易铁固根基(3/3)
了兖州的精铁轴承,比旧款快三成!”
裴元绍的山地弩兵营里,士兵们穿着新制的藤甲——那是用江东运来的藤条浸过桐油,轻便得能卷成包袱,却能挡住西凉箭。
“咱们的弩箭换了竹制箭杆,”他拍拍弩托上的防滑纹,“秦岭的竹林够咱们造十万支!”
最绝的是娘子军的毒烟计。
裴月带着两百姐妹扮成商队西进,她们的胭脂盒里藏着毒蚁粉,车队的酒坛装着慢性毒药:“长安的井水都被董卓占了,咱们就往他的饮马河投毒——不出半月,西凉兵就得拉稀拉到腿软。
”
第三幕:孙刘合兵——猛虎与铁壁的啸吟
三月廿七,函谷关的晨雾像张发霉的毡子,裹着关西的冷冽。
吕布的赤兔马铁蹄刚踏上谷口的青石板,第一串青铜铃铛突然炸响——那是娘子军埋在落叶下的预警装置,七十二枚铃铛用浸过蜂蜡的细麻绳串联,战马铁蹄碾过便如警钟长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埋伏!”吕布的方天画戟猛地扬起,戟尖在晨雾中划出银弧。
但他的怒吼刚落,右侧山坳里突然腾起紫黑色烟柱——裴月的娘子军早在三日前就在此处埋下毒烟罐,硫磺混着毒蚁分泌物的气息顺风扑来,前排战马顿时口鼻喷白沫,前蹄疯狂刨地。
“放滚石!”裴元绍的暴喝从峭壁传来。
二十架改良后的“山地投石机”同时倾斜,磨盘大的滚石顺着涂满牛油的滑道俯冲而下,带起的破空声如同雷神咆哮。
首当其冲的铁浮屠重骑兵连人带马被砸成肉酱,铠甲碎裂声与骨骼碾轧声交织,在山谷里激起回音。
吕布的赤兔马惊立而起,前蹄悬在半空——它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但更致命的杀机来自两侧崖壁:陈留军的山地弩兵穿着藤甲,像壁虎般贴在陡峭山岩上,手中的二连发弩早已瞄准战马眼窝。
弓弦轻颤,三棱破甲箭破空而至,专门切削战马的肌腱与关节,十余匹战马当场跪地,骑手被甩进乱石堆。
“火攻!”阿满的吼声从谷口传来。
二十架车载震天雷同时转动炮口,裹着硫磺的火弹划破雾障,在西凉军阵中炸开。
爆炸掀起的气浪夹着燃烧的碎铁,将骑兵的皮甲瞬间点燃,惨叫声中,战马受惊狂奔,反而冲乱了后排步兵阵型。
吕布抹了把脸上的烟灰,终于看清谷口的铁壁车阵——五辆丈高的木质战车并排而立,车辕上挂满可拆卸的锄头刀,刀刃朝外组成密不透风的刀墙。
更绝的是车底暗格,不断滚落涂满桐油的蒺藜,马蹄踩上去便被扎穿,血沫混着晨露染红青石板。
“退!退到谷外!”吕布的方天画戟劈飞两支弩箭,却发现退路已被孙坚的破虏军堵住。
江东步兵举着裹铁的长戈,专砍骑兵马腿,吴钩剑在晨光中划出弧线,西凉兵的头颅接连滚落,血珠溅在“破虏”战旗上,将红色染得更深。
山谷深处,刘基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手中的格物望远镜清晰捕捉到吕布的金冠。
他转头对身边的陈宫:“启动第二重毒烟——阻截谷中水源。
”早在前日,娘子军便在谷内溪流投放了慢性泻药,此时西凉兵口渴难耐,捧起溪水便喝,却不知腹中即将如刀绞。
“使君,滚石已耗尽!”裴元绍的报告带着兴奋,“但弩兵还有三轮箭!”
“让投石机改投竹钉雷。
”刘基指向谷底的混乱,“把他们赶进雷区。
”所谓竹钉雷,是将竹筒塞满火药与淬毒竹刺,落地即炸,百枚竹刺如暴雨倾盆,专破骑兵重甲。
当第一颗竹钉雷在吕布脚边炸开时,他的赤兔马终于不堪重创,前蹄跪倒。
这位曾在阳人聚吃过大亏的猛将,此刻望着两侧崖壁上如蝼蚁般的陈留军,第一次感到恐惧——这些看似普通的农民兵,竟能在这绝地布下天罗地网,每一样兵器都冲着骑兵的死穴而来。
第四幕:函谷铁壁——三重陷阱的死亡之谷
三月廿七,函谷关的晨雾还未散,吕布的赤兔马已踏响第一串铃铛。
“有埋伏!”他的方天画戟刚举起,谷口的毒烟已顺风飘来——那是娘子军混合了艾草与毒蚁分泌物的“迷魂烟”,战马当场喷嚏连连,骑兵视线模糊。
“落石!”裴元绍的山地弩兵从峭壁上发动突袭,滚石顺着提前挖好的滑道砸下,首当其冲的铁浮屠重骑兵连人带马被砸成肉饼。
阿满的车载震天雷紧接着轰鸣,裹着硫磺的火弹在谷中炸开,西凉军的阵型被火海切割成数段。
“该死!”吕布的赤兔马被竹钉扎伤前蹄,他望着两侧山崖上的藤甲弩兵,突然想起阳人之战的惨败——这些藏在岩石后的陈留兵,竟能在陡峭山地如履平地,每一支弩箭都瞄着战马的眼窝。
最致命的是孙坚的破虏军从后方杀出,吴钩剑专砍骑兵马腿。
西凉兵想retreat,却被谷口的铁壁车阵挡住,车上的拒马桩全是可拆卸的锄头刀,锋利的刀刃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第五幕:西征初胜——护民者的铁血荣光
函谷关之战持续三日,谷中堆积的西凉军尸体足有三丈高,吕布带着残兵突围时,金冠上的玉片全被震天雷的气浪掀飞。
孙坚捡起他遗落的方天画戟流苏,苦笑道:“吕奉先这辈子,怕是忘不了咱们的铃铛和毒烟。
”
打扫战场时,关中百姓自发组成“粮草队”,推着独轮车送来麦饼和泉水。
一个少年拽着我的衣角,露出藏在怀里的锄头——那是他父亲临死前塞给他的,如今成了西征军的标志。
“使君,”钟繇捧着战报,声音带着哽咽,“此战歼敌两万,缴获战马五千匹——更重要的是,关中百姓听说咱们来了,已有五万青壮报名参军,要跟咱们打回长安。
”
我望着函谷关外的秦岭山脉,那里的积雪正在融化,汇成溪流灌溉着荒芜的田地。
孙坚突然指着远处的烽火台:“刘使君,咱有个想法——等破了长安,咱江东负责造船,你陈留负责造车,咱们水陆并进,让天下百姓都有田种,有饭吃。
”
结尾:护民者的征程
当夜,西征军在函谷关前举行誓师大会。
关中百姓举着松明火把,将山谷照得如同白昼,他们的歌声混着夜风传来:“铁壁军,护民行,锄头刀,斩贼兵……”
我握着那封带血的讨董檄,想起三年前在陈留收流民的场景。
那时的我们,只是想守住一片麦田;如今的我们,却要为天下百姓守住每一片能生长粮食的土地。
孙坚的破虏军、陈留的铁壁军,还有那些举着锄头参军的关中百姓,我们或许不是汉室的忠臣,却是乱世中百姓的守夜人。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函谷关的匾额,我知道,这场西征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一个信号——在董卓的焦土政策下,在诸侯的割据混战中,还有一群人,愿意为了百姓的生存,举起锄头与刀剑,在乱世中踏出一条“护民即护国”的血路。
(注:本章紧扣“护民西进”核心,通过长安血书强化使命感,以车载震天雷、藤甲弩兵等技术创新延续“格物”设定,联合孙坚形成战术互补,函谷关战役的三重陷阱设计既符合历史地理,又突出陈留军“以技术破骑兵”的特色,最终落足“护民”主题,为后续关中剧情埋下伏笔。
)
喜欢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请大家收藏:()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