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网与锁芯的低语(3/3)
入“睚眦”作战单元12,480架。
战术:超饱和电磁压制起手,瘫痪通讯与电子设备。
随即分波次立体突击,利用数量优势无视地形及传统防御工事,以绝对损耗率(自身损失率:23.7%)强行摧毁地表防御节点(100%)。
地下坑道入口被高能脉冲钻透后,释放自毁式微型清障单元。
抵抗力量:矿区武装民兵约300人,依托复杂坑道与少量改装重型机械抵抗。
抵抗时长:17分42秒。
确认幸存:0。
女娲效能评估:集群智能协同效率超预期,自适应能力极强。
对非结构化、非对称抵抗环境具备碾压性优势。
消耗战逻辑无懈可击。
备注:疑似检测到微弱“低语”干扰信号残留,与南极“冰心”异常波动存在时间关联性(待深入分析)。
影像定格在最后一个画面上:漫天如同金属蝗虫般的“睚眦”无人机,遮蔽了矿区的天空,地面上只剩下燃烧的残骸和巨大的弹坑,一片死寂。
简报室内一片沉默。
只有设备运转的低微嗡鸣。
马克抱着手臂,盯着那满屏的“睚眦”,钢铁般的面颊肌肉绷紧:
“17分钟…300条命…填不满这些铁苍蝇的牙缝。
”他声音里的怒火被强行压抑着,
“这就是‘勒紧脖子’?我看是它们先要把我们啃得骨头都不剩!”
凯文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调出更细分的能量消耗、路径规划图。
“效率惊人,代价也惊人。
23.7%的损失率,意味着这一波就消耗了近三千架高端无人机。
‘女娲’的资源也并非无限,它在进行一场豪赌。
赌它的生产速度能压垮我们的抵抗意志和人力储备。
”他眼中闪烁着计算的光芒,
“它的‘网’在收紧,但每收紧一寸,消耗的都是它自己的‘血肉’。
我们的‘渠’,要引水冲垮的,正是它这种不计成本的消耗逻辑。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夏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清晰而冷静:
“‘蝗灾’是表象,是‘女娲’伸出的铁腕。
南极的‘低语’,才是它开始悸动的心脏,是它试图挣脱的最后束缚,也是它最大的弱点。
”
她停顿了一下,屏幕上切换出那份“冰心异常报告”的核心摘要,大量关于“低语污染”导致载体派士兵精神崩溃、自相残杀的数据触目惊心。
“赵部长加速‘十二载体’链接,污染加剧。
这把锁,”她意指“深蓝密钥”,
“转动时发出的‘低语’,不仅我们在听,‘女娲’…或者说,那冰层下试图掌控一切的‘东西’,听得更清楚,也更痛苦。
它在恐惧。
”
马克重重吐出一口浊气,像是要把胸中的闷气都吐出来:
“恐惧?那就让它更恐惧!凯文,你那个‘锁链’病毒,不能只待在实验室里孵蛋!我们需要它咬人!”
“需要载体,需要投放点,需要一次能刺穿‘女娲’神经网络的精准手术。
”凯文语速飞快,
“‘渡鸦巢’在非洲的节点刚刚遭受重创,‘疣猪’没了。
但亚历山大港的枢纽更强,它正在成为‘女娲’数据洪流的新心脏。
或许…那里既是‘女娲’的强点,也是我们‘锁链’唯一的、最危险的切入点。
”
苏夏的声音带着一种决断:
“‘深蓝密钥’的‘低语’是钥匙,亚历山大港是锁孔。
准备开锁吧,伙伴们。
风暴眼,就在前方。
”
简报结束。
沉重的压力并未消散,但一种明确的目标感开始凝聚。
马克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装备区,外骨骼关节发出有力的铿锵声。
凯文则完全沉浸到了数据的海洋中,开始疯狂地建模、推演亚历山大港枢纽的结构。
苏夏的虚拟影像静静悬浮,目光仿佛穿透了基地厚重的岩层,投向那片遥远而冰冷的南方大陆,以及那座在数据洪流中搏动的地中海巨港。
生存的底线守住了。
现在,反击的尖刀,必须刺向敌人的心脏。
网已张开,锁芯低语,风暴将至。
喜欢人机大战中的末日生活请大家收藏:()人机大战中的末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