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3)
怎么也止不住。
王翠花真是看了一场好戏,心里畅快极了,看着别人窝里斗,原来是这么痛快的事。
“爹,我要说的就这些,三郎的前途不能耽误,你们还是尽早打算的好,我也要赶回去给家里做饭,就不在这耽搁了。
”王翠花丢下这句话就直接离开。
谢老头让谢老太带着两个媳妇去把堂屋收拾一下,顺便做两个菜,免得在这里碍眼,自己则是和谢长时商量如何捐赠之事。
院子一时半会也卖不出去,卖的急的话那银子就少了,可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最好两天之类卖完,然后去买衣物和吃食送到义堂。
现在也没有难民,施粥虽然能把名声更快传来,但也显得太过刻意,所以想来想去还是王翠花说的这个法子最为实用。
而且送东西去义堂的时候不能大张旗鼓,但又不能不让人知晓,这中间的度也是要把握好的。
这边王翠花已经赶回了家,自从酒楼开张以来,家里人难得这么早坐在一起吃晚饭。
饭桌上王翠花就忧心起谢青云读书的事,她心事重重,“儿子,你那学堂真的不能再回去了吗?你以后不能一直待在家里不去读书啊。
”
谢青云也想过这个事,不过因为杨成和谢长时,他到底对那个学堂心里存了疙瘩,回去是不可能回去,但书还是要读的,现在只能拜个老师。
要先把院试考过去,才能谈其他的,院试是进入科举之路的第一步,那就是要取得“生员”的资格,也就是秀才。
只有生员和监生才有资格参加下一次的乡试,不过乡试是三年一考。
院试是三年两考,分为三个阶段,总共有三次小考,合格者才能成为生员,可以进入府学、州学、县学就读。
如果在院试中成绩极为突出者,还有机会被举荐去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监生的含金量可比生员强多了。
这才只是科举的起点,可想而知后面的乡试、会试和殿试又有多难。
县里的学堂是有两个,另外一个不如荣松学堂出名,但也是有一个举人任教的。
谢青云只粗略打听过,也不知道那位举人性情如何,现在已经过了学堂报名的时间,他又是只上了几天学就退了的,也就错过了时机。
现在只有跟着一位老师,首先县里的举人总共五个已经排除了四个,只剩下那个不知名的举人。
谢青云准备等休沐的时候去拜访一下,如果能成最好,不成的话也只能另寻他法。
王翠花听了谢青云的话,倒是没有之前那样忧心了,在她看来儿子这么聪明,举人老爷怎么可能看不上眼。
第二天,果然老谢家昨日的热闹传了出来,就连谢青云走在大街上都时不时的听人讲起。
果然不管到了什么时代,八卦和热闹只要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都是人们最爱见的。
现在酒楼的生意已经日渐稳固了,前些天李柏又把烧烤推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