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2/3)
奈何地笑了笑,又钻了一回。
陈县长说的是奉承领导的玩笑话,小孟对张兆林却真的是这么看的。
他跟随张兆林车前马后两年多了,这位年轻领导的才能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几乎相信,张兆林完全可能成为优秀的政治家。
如果不是学历原因,他也许真的有机会爬上最高权力层。
毕竟时代不同了,不可能再有陈永贵式的国家领导人。
作为最高层次的领导人,应该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在国际上才有说服力。
张兆林只是内地一所专科大学出身,实在可惜。
不过他深信张兆林的官级决不会只是个地委书记。
地区物资公司的唐总经理人称唐半仙,有脸面的人都喜欢请他看手相,他往往玄玄乎乎地说得别人连声唱喏。
唐半仙同张兆林私交不错,却一直不敢看他的手相。
有回气氛合适,唐半仙才扳开张兆林的左手。
看完之后,只啧啧一声,神秘兮兮地说了句话:“天机不可泄露。
”张兆林便收回手掌,会心而笑,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小孟在场,如闻禅偈,心旌肃然。
自此,张兆林在小孟心目中越发神人似的。
他的眼睛里,张兆林一举一动都体现着卓越的领导艺术。
任何一件事,只要玩成了艺术,就妙不可言,意趣无穷。
张兆林最爱往县市跑,同基层领导泡在一起,深得人心。
不过现在领导也难当,你说你是深入基层,有的人就不这么看。
早就有顺口溜说:“领导下乡桑塔纳,隔着玻璃看庄稼,吃的都是四脚爬,搂的一色十七八。
”这顺口溜已流传好长时间了,这几年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桑塔纳已开始沦为老土,不再是领导干部的象征。
张兆林听到这些话时间有些滞后,偏巧他坐的仍是桑塔纳,很不高兴。
他感叹道:“古时贤明之君派人采诗乡野,以闻民声,藉以资政。
现在情况变了,这些顺口溜都是些别有用心的人胡乱凑的怪话,根本不代表民众呼声。
有现代交通工具不用,难道非要走路不成?起码也不合乎效率原则嘛。
到下面吃吃喝喝出入舞厅的干部的确有,但毕竟是少数,而且这也是廉政制度不允许的嘛!”
张兆林不在乎这些怪话,依然有空就下来。
这次地委会刚开过,他在机关才待了一天,又带着小孟下来了。
雷书记钻了桌子,到卫生间洗了手出来,说:“暂停暂停,提提精神吧。
”说罢就打了服务台电话。
不到一分钟,服务小姐端进几个冷盘菜来。
雷书记从自己提包里取出两瓶茅台。
也不讲究,就用茶杯斟了酒,四人喝了起来。
张兆林常说,当领导的,贵就贵在以诚待人。
县市和部门领导服就服他这一点。
他们现在总拿张兆林同陶凡相比,老觉得陶凡未免太苛严了些。
他们感觉,张兆林既威严,又平易;既清正廉洁,又通达人情。
他在基层就餐,从来不准上白酒,上点饮料可以,大家随意;菜也不准弄多,不够再加可以,总得有菜下饭。
但酒是人喝的,当领导就不可以喝酒?没有这个王法嘛!只是得讲个原则。
孟维周知道,论酒量,张兆林堪称海量。
但他在外面公开场合轻易不喝酒,在家则自斟自饮,喝得节制。
地区若来了贵宾,非应酬不可的,他也会热情干几杯。
若有必要,他就大手一挥,舍命陪君子!记得前年省工商银行胡行长来地区,当时的地委书记陶凡同志为主招待,张兆林作陪。
席间,陶凡说地区资金太紧张了,再怎么胡行长也要支持支持,都是老朋友了。
那胡行长是一个酒仙,酒酣耳热之后,同张兆林拼上了,说:“兆林同我对喝,干一杯,我胡某人支援三百万。
”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胡行长估计张兆林一杯也难以下肚。
不料张兆林却像北京老戏迷喝彩一般,大喊一声好。
待要干杯,张兆林又玩笑道:“我们这里有基层干部喝酒讲怪话,说一颗红心向太阳,我把肠胃交给党。
我批评过这事。
而我自己今天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了。
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其所啊!”在座的都乐了。
连干到五杯时,张兆林说:“胡行长你自己记账,一千五百万了,说话算数啊!”胡行长点头:“当然当然,军中无戏言。
”到十五杯时,胡行长委身下去,抱了桌子脚。
张兆林却不显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