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1/3)
小孟最初觉得张兆林这一路反复讲团结和实干问题,实在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
但细细咀嚼,发现这是张兆林安抚人心的一次巡视。
阐述团结问题时,张兆林重点讲的是要尊重老同志,要稳定班子。
这其实是讲给远在地委机关的老书记陶凡听的。
张兆林的讲话自然会有人传到陶凡耳朵里去的。
陶凡主持地委工作多年,现在县市和部门基本上是原班人马,张兆林不能不重视这一点。
当年陶凡出任地委一把手,最先也是没动一个人。
但是,过了一年多,人们才发现该换的人都换了。
张兆林佩服陶凡这一手。
他必须处理好同陶凡的关系,不能让人看出一丝破绽。
不然下面会人心惶惶的,谁都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
张兆林这一着果然有效。
因为这些人虽说是陶凡的班底,但张兆林原来是管干部的副书记,在各路诸侯身上的感情投资也不少。
如今,他是一把手了,只要他稍稍表示一下姿态,那些头头脑脑谁不乐意归属在他的麾下呢?都变聪明了!张兆林说到实干,免不了那几句“看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熟语,小孟悟不出其中有什么奥妙。
可还是有人认真领会了张兆林关于实干的精神。
地区农业局局长朱来琪撰写了一个调查报告,说地区这几年来反复宣传庭院经济的经验,不符合实干精神。
原来,这个地区偏僻落后,工业在全省没有位置。
山多田少,粮食不能自给,农业也算不上强项。
一个地方工作没有位置,领导自然也很难有位置。
陶凡每次上省里开会,谈到工业问题,见其他地市发言有声有色,自己总觉脸上无光。
后来,西州除了私营经济成了全省榜样,就是在农业方面弄出个“庭院经济奔小康”的好经验,受到省里肯定。
于是,省里有关会议要地区发言,讲庭院经济吧;新闻单位来组稿,宣传庭院经济吧;外地来宾参观考察,介绍庭院经济吧。
地委机关有一帮很不错的笔杆子,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对庭院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探索研究,弄得很有水平,光文章集子就出了三本。
这个地区在全省版图上面醒目起来。
可是最近,朱来琪对庭院经济发难,先是在一边讲怪话,后来干脆写了篇调查报告呈给张兆林一份,给西州日报社一份。
他认为庭院经济名不副实,不就是农民屋前屋后栽几棵果树,家里养几头猪,喂几只鸡?这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