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2/3)
不到那么高的层次。
我想,这不是孟维周的点子,就是万明山的点子。
”
向天富讨厌万明山,就说:“万明山没这么聪明。
”
“那么十有八九是孟维周的主意。
不愧是张兆林的高足啊!”关隐达叹道,“我正为难哩。
我的一位副主任上了名单。
我们那里都是一个钉子一个眼的,抽谁去都不合适。
关键是谁都不想去。
”
“我如果不是县委一把手,他们只怕还会派我去企业挂职锻炼哩。
”向天富冷冷地笑了声。
关隐达说:“我看了看名单,去省外的就王洪亮一人,去省内其他地市企业的两人,其他都在本市内企业。
听说王洪亮是真的想下海算了,证券公司是高薪请他去。
”
“王洪亮什么人才?不就是万明山的把兄弟吗?”向天富很是不屑。
关隐达说:“这事已传得沸沸扬扬了,都说那家证券公司老总是王洪亮很要好的同学。
现在哪里都玩圈子,无非就是同学圈子、老乡圈子、战友圈子、把兄弟圈子。
政界、企业都一样。
奇怪的是王洪亮既然想走了,市委却不免掉他的局长职务。
”
向天富说:“这不是很明白的事?去企业毕竟有风险,他就先去干半年再说。
而外界都知道王洪亮去意已决,必然要往大院里走门子。
空着这半年时间钓鱼,有人会日进斗金。
”
关隐达想想,说:“只怕是这个道理。
王洪亮不用给谁送礼,人家就会把他位置给留着。
半年之后,有戏看。
”
向天富长叹一声,摇头道:“他们讲得那么冠冕堂皇,其实就是想派些干部出去,好腾出位置任用自己亲信。
具体到某个单位,就会成为整人手段。
领导不满意哪个人,就建议市委把他作为优秀中青年干部派到企业去。
有些人弄不清白,还会沾沾自喜,以为组织上终于慧眼识人了哩。
”
关隐达说:“平心而论,派干部去企业见识一下,也有必要。
问题是市里正好在一个特殊时段出台这个举动,就耐人寻味了。
如果动机本来就不纯粹,嘴上说得再怎么一本正经,实施起来就是儿戏了。
”
向天富说:“本是儿戏,省里却当真了。
地委转发了省委组织部的文件,说是省里在西州试点,派干部下企业挂职锻炼。
其实省里那些人,都是从下面上去的,未必就不知道下面的套路。
只是上下之间心照不宣,大家一块儿玩吧。
”
“官场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却正儿八经地做。
”关隐达叹道,“还没人敢点破,谁点破了就是政治上有问题了。
这就是所谓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我说应该建议全体干部每天读一遍《皇帝的新装》。
”
向天富说:“是这么个问题。
我们在下面当头儿,感触最深。
上面布置下来的有些事情,我们知道毫无意义,却必须照着上面的要求做,还得把意义说得天大,弄得大家都像傻子似的。
”
关隐达笑了起来,说:“今天我去市委,碰到省委组织部一个熟人,你猜他是干什么来的?居然是来总结干部下企业挂职先进经验来的。
干部还没下去,总结经验的就来了。
”
向天富说:“有人批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却没人批评官出经验,经验出官。
官出经验,经验出官,危害照样很大。
”
关隐达点头道:“你说到点子上了。
有些人就喜欢挖空心思搞出些新套路,且不管它是否切合实际,哪怕是牵强附会,好歹要整出个经验来。
回过头我们想想,有些所谓经验当初吹到天上去了,大家一窝蜂跟着学,效果怎样?很多是劳民伤财啊!可是没人算过这笔账。
”
向天富说:“谁敢算这笔账?经验出官,创造经验的人一步登天了,正高高在上管着你,你敢说半个不字?现在想想当初张兆林创造的那些先进做法,不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