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3)
是仅次于导演的最高权限。
他却说:“还没说定。
”
“那就上啊!说真的,我俩还没正儿八经合作过一次。
”
《无问天路》拍摄的上半年,王思贤拿到了演艺生涯的第一个视帝提名,尽管没获奖,但对他而言也是飞跃性质的荣誉。
男演员在这个年纪,从小银幕过渡到大荧幕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他打心眼儿里想要和师弟合作一次,做配从来就不是问题。
哪怕是王思贤来说动,程松宁也没有松口。
他没法儿像之前那样,拍完《烂红》进组《恶种》,《恶种》杀青又进组《大江流》,那样不要命的拼法,哪怕是程松宁自己如今也难以想象:他当初是怎么做到的?
还是说,自己真的失去拼劲儿了?
严斯铭缀吻着他的耳朵,笑道:“哪里是失去拼劲儿,你这是爱惜羽毛,珍惜天赋。
”
站在导演的位置,严斯铭其实不愿看到演员频繁产出。
显而易见,影视留名的顶级演员绝大多数靠得并非量,而是质。
想要保持高质,经历、精力和天赋,三者之中至少要做到两样。
除了天赋绑定,剩下的两样其实是随着职业生涯推进此消彼长的。
每个演员的花期都不完全相同,但延长的方式总是类似:控制产出,精益求精。
程松宁早些意识到这个问题,就能少走弯路。
有瑰影和嘉衡保驾护航,他可以做到不间断产出;有满贯奖杯做底气,他可以优先挑选内娱最好的那批资源。
比起其他人,程松宁可以在选择上更加任性。
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资源争夺的公关混战一触即发!
程松宁一边等待《无问天路》上映推进,一边在严斯铭半哄半求的姿态下,开始接触新剧本。
只是,随着深入了解,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剧本并不适合你来导演。
”
后者丝毫不意外:“那是因为不确定你演不演,如果你来,我会改成适合我、适合你的。
”
不是严式风格,那就改成严式风格。
而严式风格,一定是适合程松宁的。
程松宁:……
真让王思贤一口说中了。
而王思贤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业内和圈外路人的理解:瑰影的饼不一定等于严斯铭的饼,但如果是程松宁来,毫无疑问那是严斯铭的饼。
总而言之,新电影的事儿还不急。
带着严斯铭回通辽过年后,程松宁才算是重新、正式地进入了工作状态:《无问天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点映,预售也亟待启动。
他忙碌了起来,严斯铭却意犹未尽。
“过年真好,距离下次过年还有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