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1/3)
第二十六章
周三上午,两辆面包车停在学校门口,车上下来一行人,浩浩荡荡走进校园。
正值课间操时分,孩子们都在操场上,见状操也不认真做了,纷纷扭头看热闹。
“谁啊?”
窃窃私语中,祝今夏也从一楼的大教师办公室探出头来,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于小珊跟着往外看,噌的一下站起来,“……好像是乡里的领导。
”
外间,时序和他们碰上了头,没说两句,就让顿珠过去,帮着众人一箱箱从车上往下搬东西,为首的中年男人没动手,一边笑一边在时序的陪同下走过来。
祝今夏定睛一看,认出来了,这不是前几天在县城遇见的那个乡委书记吗?
叫什么来着?
什么吉?
不待她多想,书记抬眼也看见她了,学校本来就小,一堆人里就她白的发光,相当醒目。
男人笑眯眯走过来,拍拍她的肩,“祝老师,又见面了!”
还挺自来熟……
祝今夏下意识侧身躲开了,忙说书记好。
“叫我多吉就行。
”
对,是多吉。
祝今夏笑:“多吉书记。
”
多吉是代表乡政府给学校送福利来的,沉甸甸的箱子里有牛奶,有面包。
祝今夏问是有什么庆典活动吗,对方笑道:“乡政府关心祖国未来的花朵,隔三差五会送些东西来。
”
很官方的措辞。
干部们在清点物品,老师们在维持秩序,时序身为校长,两头忙活,抽空回头看了眼,看见多吉坐在走廊里躲阴凉,笑吟吟和祝今夏说着话。
他眉头一皱。
“校长,麻烦你在这签个字。
”
“校长?”
时序回头,刚签完字,又有老师来说,三年级有个小孩拉肚子了。
紧接着又是分发东西。
时序顾不上走廊了。
走廊里,多吉在和祝今夏寒暄,问她来自哪里,过得习不习惯,有什么难处。
祝今夏说一切都好。
“学校里环境单纯,是好,就是地方小,成天待着难免无聊。
”多吉忽然想到什么,兴致勃勃说,“一会儿发完东西,我要带干部们去附近的几个山头访贫困户,祝老师,你要不要一起去?”
祝今夏一愣,“不会影响你们工作吗?”
多吉笑道:“不会。
你难得来藏区,也没下过乡,正好和我们一起去看看。
”
他说乡里响应国家号召,好多年前就开始扶贫,如今已经初见成效,实现了全面脱贫。
今天干部们不止会去各家慰问探访,还会在藏家用餐。
“一起来吧,你来这么久,还没体验过我们的藏家风情。
”一番官方措辞后,多吉热情邀请。
操场的干部们都挂着乡政府的工作牌,穿白衬衣、黑西裤,看上去干净体面。
多吉又笑得一派和气。
更重要的是,前几天还在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祝今夏心头一动。
牛奶面包发到尾声时,时序被于小珊叫走了。
三年级的小孩腹泻不止,他得亲自去看看,然后打电话通知家长。
等他处理好一切,再回来时,操场上已经人去楼空,学生回教学楼上课,乡委干部也早走了。
时序四下环顾,走廊里已经没有多吉和祝今夏的人影。
找了一圈没找着人,她的课表是他亲自排的,背都背得下来,今天上完第一二节课她就没课了,人呢?
忙活半天,手机也没带身上,时序快步走进办公室,拿起手机一看,一堆未接和微信。
祝今夏:人呢?刚才还在操场上。
祝今夏:电话也不接。
祝今夏:我下午没课,和多吉书记他们一起去乡里访贫困户了,吃过晚饭再回来,听说他们要办篝火晚会,还要跳锅庄。
祝今夏:午饭和晚饭不用等我,书记说会把我送回学校的。
时序心里一沉,拔腿往外走。
刚巧于小珊从外面进来,两人撞个正着。
“咦,校长你在这儿啊,刚才祝老师到处找你呢。
”
脚下一顿。
“……她让我帮她说一声,她跟多吉书记……哎,校长?”
于小珊话没说完,时序已经冲出校门,可惜空地上早已没了面包车的影子。
艳阳当空,万里无云,又是一个好日头。
——
中心校在一线天的山谷里,两边都是高山。
车刚往上开,手机信号就只剩下两格,还时有时无。
两辆面包车一前一后行驶在山道上,路窄且险。
祝今夏坐在靠前一辆,多吉开车,她坐在副驾驶。
座位也是多吉安排的,尽管她再三推辞,多吉一句话,没人敢让她挤后排。
车上放着高亢的藏语歌,音量开的极大,除了祝今夏,好像没人觉得耳朵不适,她不好意思提意见,只能揉揉耳膜,祈祷听力不会受损。
起初有些尴尬,和一群不认识的人同处一个密闭空间里,难免束手束脚。
好在多吉和气,给大家介绍她,又引荐了后座的干事们,一路说说宜波乡的特产,指指沿途都有什么景致,祝今夏也没那么紧绷了。
从绵水来学校一路都是国道,路况还算好,如今上山就不同了。
山路坑坑洼洼,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路窄不说,道旁还没有护栏。
祝今夏坐在副驾,侧头就是万丈深渊,每转过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弯道,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多吉看她一路紧握扶手,满脸紧张,笑道:“放心吧祝老师,这路我开了大半辈子,就是闭着眼开都不会出错。
”
“我胆小,您还是睁着眼开比较好。
”
祝今夏生硬地笑,弯道有多陡,笑得就有多勉强。
开了一会儿,多吉招呼后排的女生:“花花,来支华子。
”
叫花花的姑娘是汉族人,一路上都紧跟在多吉身边,看着年纪比祝今夏还小,才下乡不久,但已经能熟稔地抽出烟来,先在自己嘴里点着,然后送到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