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2/3)
,就让他们将废物堆在门外,在两户人家的中间,用砖石垒砌一个堆放处,每天由坊正安排几户人家轮流去收拾。
这样一来,他们能就近扔,不会再往河中乱倾倒丢弃了。
”
谭昭昭道:“这个法子也不错。
长安城人太多,相对来说城就小了。
治理长安的水与河道,并非一朝一夕能成,大郎还是要耐下性子,有个心里准备。
”
张九龄笑道:“我清楚,五年十年都在所不惜。
”
谭昭昭惊讶不已,道:“大郎打算做五年十年的工部尚书?”
张九龄神色平静,道:“如果长安依旧是眼下的局面,能安稳做五年十年的工部尚书,已经算是幸事。
”
谭昭昭轻叹一声:“倒也是。
”
张九龄沉默了下,道:“安乐公主置办了新宅邸,广邀宾客上门庆贺。
我也接到了帖子。
”
谭昭昭愣了下,道:“这么快?”
皇家向来不讲究规矩礼法,不过武三思与武崇训刚去世不满一年,安乐公主就这般张扬,着实是过头了些。
按照规矩,张九龄去参加时,还要写御制诗以示庆贺。
张九龄沉默了下,道:“宗相宗楚客与纪侍中纪处讷上书,尊为后为顺天翊圣皇后,欲效仿武皇。
当年诛杀先太子,亦是他一手促成。
此人在武皇时期,曾因贪赃枉法被流放岭南,后被召回,与其弟宗楚卿一起,依附韦后一系,把持朝政作威作福。
如安乐公主迁居新宅邸,大宴宾客之事,比起他们在朝廷上兴风作雨,根本不算得什么。
”
谭昭昭听了一些,比如当年神武政变的张柬之等人,也是与宗楚客他们争权,最后遭到了流放。
韦后想要与武皇相比,这份野心可嘉。
但如张九龄所言那样,无论他们谁登基,都绝非百姓之福。
谭昭昭道:“大郎可打算去?”
张九龄笑了下,道:“大家都去,我也得去坐一坐。
无论如何,我现在只一心做自己的事情,别让那些权势斗争,最后影响到了我便可。
”
工部在六部中向来不显,大家所争的,还是宰相,平章知事,补阙即吏部等官职。
大家忙于争权夺利,工部当的乃是实差,且各种差使在他们眼里看来上不得台面,几近苦力苦工。
张九龄若是将长安的河与环境治理过来,还不如他能写一首惊才绝艳的诗词,或者能讨上位者的看重与喜欢来得有用。
谭昭昭却是很高兴,道:“大郎这样最好不过,我以前还担心,大郎会被卷入朝廷的争斗中去。
大郎越是不显,才是最稳妥。
”
张九龄也笑,道:“在夹缝中求安稳,能得安稳,就是万福。
”
翌日早上起来,谭昭昭刚用过饭不久,武氏亲自送来了一车丰厚的年礼。
谭昭昭吓了一跳,将礼单交给眉豆收起来,道:“夫人怎地这般客气,实在是太贵重了。
”
武氏眉毛一扬,道:“就是些寻常的东西,再说你给我送来的年礼,送到了我心坎中,那才是最最贵重。
”
过节谭昭昭给裴氏备下的年礼,除了长安常见的一些补品,特意给武氏送了各式各样的酒。
武氏喜欢吃酒,谭昭昭去她的庄子里吃了两次,因为是在自己的地方,比来谭昭昭的家,吃得更为豪放。
除了美酒,当然还有健美的郎君跳舞助兴。
谭昭昭见她眉目舒展,想起上次她笑盈盈望着一个身形颀长的美貌少年郎,心里止不住的高兴。
忘记一段感情,最快便是找到新的人。
谭昭昭一是高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