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2/3)
门拜访。
伯高还特别指出,想要吃鱼片粥。
”
谭昭昭哈哈笑起来,道:“得了他的字,价值千金,几碗鱼片粥算得什么,他尽管来就是。
”
张九龄忍俊不禁,道:“张伯高的钱财快花用殆尽,正在考虑卖字画呢。
我劝他,字画别多卖,多了就不值钱。
他倒看得开,说能抵得过笔墨纸砚钱,就不算亏。
反正胡乱写一通,写得差劲的,便卖给那些附庸风雅,看不懂的有钱人。
真正懂得的,不要钱相送亦无所谓。
我猜吧,他虽这般说,只是玩笑而已。
张颠心高气傲得很,他做不出这些事。
”
谭昭昭考虑了下,商议道:“大郎若是得了差使,就有稳定的进项。
西边的宅子,有一间只赁了半年出去,要是张伯高着实没钱,寻不到住处,那间宅子,他若不嫌弃,借给他住可好?”
张九龄怔了一下,道:“好,昭昭。
我的俸禄算起来,属于公中,算不得私财。
不过,公中的钱财我能随意支取,宅邸的赁金,我替张颠补偿给你,不让昭昭损失。
”
谭昭昭揶揄道:“大郎这可算是假公济私了?”
张九龄道:“昭昭,张颠是我的友人,接济他,无论如何都不应昭昭出钱。
昭昭大方,心善,我怎能利用昭昭的善。
”
春夜凉意阵阵,谭昭昭却感到周身暖洋洋。
买宅邸时,谭昭昭本就打算,怀才不遇的大诗人们,在长安囊中羞涩时,能给他们提供一片遮风避雨之处。
张九龄并不以为他们是夫妻,他身为一家之主,当能随意支配,心安理得接受她拿出的嫁妆私财。
端方君子,有耳鬓厮磨的甜,有替她着想的尊重。
无论以后的日子会如何,谭昭昭都会记得,这个美好的春夜,他的美好。
过了两日,如张九龄所猜那般,沈佺期因受赇之事,入了大狱。
到了朝廷授官这天,张九龄受召,一大早去了皇城。
这天下了一场春雨,牛毛般的雨丝纷纷扬扬,瓦当的滴水,叮叮当当落入沟渠里。
傍晚时辰,张九龄方从皇城回来,肩上沾了细碎雨珠,晶莹剔透。
谭昭昭见他脸比寻常时白了些,薄唇淡红,不若以前的红润,心中一咯噔,迎上前关心地道:“大郎快进来,倒春寒,外面冷得很。
”
张九龄朝她伸出手,手伸到一半缩了回来,道:“我的手凉,昭昭且等一等,我先去暖和一下。
”
谭昭昭望着他前去净房的背影,看了眼滴漏,吩咐眉豆道:“去上饭食吧,准备一坛酒。
”
张九龄从净房来到正屋,看到谭昭昭在倒酒,不禁轻笑一声,道:“昭昭又犯酒瘾了?”
谭昭昭道:“吃了酒暖和,大郎快过来坐。
”
张九龄上前坐下,端起酒盏先抿了口,接着扬首一口饮尽。
谭昭昭看得愣住,到底未多问,提壶再替他满上。
张九龄握住酒盏,长长呼出一口气,将去皇城的事情,细细同她说了。
朝廷大量授官,上至四品的凤阁舍人,到九品的校书郎皆有。
张九龄被授官左补阙,左补阙掌供奉讽谏,行规劝天子,举荐人才之责,隶属门下省,秩六品。
谭昭昭愣住,从武则天此举来看,她眼下的处境,远比外人看来的还要艰难,打算扶植新的势力,为其所用。
张九龄起初的打算,最好不过的,便是得个九品的校书郎,不用卷进各方势力的风波中去。
眼下得了这个官职,远超于预期,值得庆贺之事,到底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