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惊变(2/3)
-117而非XTA-119进行改装,我担心到时候万一不如XTA-119的话,那岂不是贻笑大方?”恩佐回答。
“我记得,制造咎瓦尤斯框架的材料还剩了不少?”李听寒微微一笑,“正好娜塔莉亚少尉需要更高的瞬盘效率,剩的材料足够做两架战斗机吗?不够的话就用实验室的经费去再买点,你放心,生产方我去谈。
”
恩佐一时语塞。
咎瓦尤斯的框架材料可不是什么大白菜,那可是基于量子纠缠和量子隧穿效应,以量子级精度,在绝对真空以及绝对无重力环境下去操作碳,硼和钛三种原子,将其搭建为蜂巢状的正六边形,形成超稳定键后产生的量子晶体材料。
这么麻烦才能制造出的材料,那性质自然不是一般超合金能比的。
最基础的一点,假设用量子晶体材料制造一架超级闪电隼的框架和蒙皮,就算剩下的什么东西都不变,那么采用量子晶体材料的超级闪电隼能足足轻出35%。
除了超轻量化之外,其强度简直堪称【绝对强度】,要知道以量子晶体材料制造的咎瓦尤斯模型在进行无人高超音速飞行测试时,在三万米高空下,一口气飞到了35倍音速的理论极限空速,而机身依旧没有出现任何损伤。
除此之外,其在作为蒙皮时,甚至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强自适应地微调晶体结构,以达到最优的性能,甚至在受到不致命的损伤时还能自动愈合。
这么牛逼的材料,其产量自然也非常“牛逼”。
现在全联邦一年只能产出不到一千万吨的量子晶体材料,其中绝大部分都被海军拿去了,剩下的都是各个公司争抢的重头戏,这可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不过,李听寒既然敢这么说,那她总是能搞到的。
“要是采用碳硼钛量子晶体重新设计机身框架的话,那很多问题恐怕都不是问题了,但是这样的话,我想最后廖中尉的机体和娜塔莉亚少尉的机体恐怕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
“哼,我想他们俩巴不得没什么差异。
”李听寒冷笑一声。
“那具体的设计方案的话,我们暂时决定用库存的6号和8号方案,结合TRR-117Ext和咎瓦尤斯的先进经验,重新设计制造框架,并且将机载的电子设备升级至杜兰达尔同规格,您看可以吗?”恩佐很快就拿出了一套方案。
李听寒接过来一看,皱了下眉。
所谓的六号方案和八号方案是XTA-119的几个备选方案之一,六号方案的特性是强调了瞬盘能力,重新设计了全机的气动特性,实现了比一般闪电隼强约15%的瞬盘能力。
而八号方案则是强调多功能性,重新设计了弹仓结构,使其可以最多搭载二十枚导弹。
这些组合在一起倒是可以满足大框架下的要求,但是李听寒还是感觉不满意。
“感觉框架上不错,但是细节上还是有点不太满意,你把模型发我,我再改改吧。
”李听寒叹了口气,“你们先论证一下基于TRR-177Ext以及量子晶体材料时,实现全机分布式矢量动力系统的可行性,我希望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