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神凰十四年冬风暖,改土归流换新天(2/3)
南有个苗族土司,自恃山高路险,聚集数千部族勇士,对抗改土归流,甚至杀害了朝廷派去的使者。
龙天策果断下令,由阿武率军征讨。
大军兵分三路,绕道突袭,很快攻破土司的山寨,斩杀首恶,将其部众编入户籍,由流官管辖。
“不是朝廷容不下你们,是世袭割据容不下西南的安宁。
”龙天策在平定叛乱后,对被俘的土司残余说道,“改土归流,不是要剥夺你们的一切,而是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能在朝廷律法下,平等生活。
”
流官到任:革故鼎新施仁政
废除土司后,朝廷派遣的流官(多从岭南、中原选拔,经龙天策亲自考察,确保清正能干)陆续抵达西南各地。
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治理理念:
——编户齐民。
将土司辖下的百姓,统一编入户籍,登记姓名、年龄、田产,如同中原百姓一样,成为朝廷的“编户”,不再是土司的“私奴”。
——统一赋税。
废除土司的苛捐杂税,按照朝廷统一标准征收赋税(约为收入的十分之一),并发放“纳税凭证”,杜绝官吏盘剥。
——公正司法。
设立县衙、府衙,推行大唐律法,废除土司家法,百姓有冤可以击鼓鸣冤,由流官审理,确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兴办学堂。
在各州县开设官办学堂,聘请中原儒师与少数民族智者共同授课,教授汉字、算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历史,让各族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
——推广农技。
玉倾城闻讯,从岭南派遣农官,带着改良的稻种、农具,深入西南村寨,教百姓开垦梯田、兴修水利、沤制肥料,提高粮食产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官们初到任时,百姓们还有些畏惧和不信任。
但很快,他们就感受到了变化:
赋税减轻了,身上的枷锁仿佛卸下了一半;
有了冤屈,可以去县衙告状,真的能得到公正裁决;
孩子们能去学堂读书,不用再像父辈一样目不识丁;
田地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播州的一位老农,拿着新发放的户籍凭证,激动得手都在抖:“活了一辈子,终于不再是‘杨家的人’,而是‘大唐的百姓’了!”
百姓欢腾:千年枷锁一朝除
改土归流的成效,很快在西南大地显现。
在播州,曾经被杨氏霸占的矿山,收归官营后,矿工们拿到了足额的工钱,还能定期休息,矿场里再也听不到打骂声,取而代之的是有序的劳作和偶尔的笑语。
在川东,被刘氏垄断的航运,由朝廷设立的“川东航运司”统一管理,渔民们可以自由捕鱼,商船往来只需缴纳合理的税费,码头一派繁忙景象。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流官们尊重当地习俗,不强行改变他们的服饰、语言,只是推广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各族百姓和睦相处,互通婚姻,渐渐打破了部族间的隔阂。
最让百姓欢欣鼓舞的,是“司法公正”。
川东有个恶霸地主,曾是刘天霸的狗腿子,强占了邻居的良田。
改土归流后,邻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县衙告状。
流官受理了案件,经过调查取证,判定地主归还良田,并杖责二十。
消息传开,百姓们奔走相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