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神凰十五年旱塬春,甘泉破土润新程(3/3)
多月的艰苦奋战,旱塬村与石窝寨的井,终于相继完工。
旱塬村的“子母井”,出水充足,清澈甘甜。
村民们提着水桶,排着队打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个曾喝泥水的老汉,打了满满一桶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
“这水,比山涧的水还甜!”村民们纷纷赞叹,“以后再也不用跑十里路挑水了!”
石窝寨的井,深达七丈,当最后一凿下去,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时,整个村寨都沸腾了。
寨主舀起一瓢水,一饮而尽,然后对着罗嘉儿与阿武,“噗通”一声跪下:“恩人啊!你们是石窝寨的大恩人啊!”
村民们也跟着跪下,山呼“恩人”。
阿武连忙扶起寨主,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
罗嘉儿看着喷涌的泉水,眼中满是欣慰:“以后,你们可以在井边种些蔬菜,也可以修条水渠,把水引到田里,庄稼就再也不怕干旱了。
”
新篇水润:旱塬石窝焕生机
井水的涌现,给两个村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旱塬村的村民,用井水灌溉庄稼,原本枯黄的土地,长出了绿油油的禾苗。
他们还在井边开垦了菜园,种上了青菜、萝卜,餐桌上的食物丰富了起来。
孩子们放学后,不再需要帮家里挑水,而是可以在井边嬉戏,笑声清脆。
石窝寨的村民,用井水和水泥(罗嘉儿从岭南带来的技术),修补了房屋,加固了田埂。
他们还在罗嘉儿的指导下,利用石灰岩的特性,开凿了小型蓄水池,收集雨水,与井水相互补充。
曾经因缺水而贫瘠的土地,渐渐变得肥沃,玉米、土豆的产量翻了几番。
更重要的是,打井的过程,凝聚了人心。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村民,一起挥汗如雨,一起攻克难关,彼此间的隔阂渐渐消除。
旱塬村的汉族村民,向苗族的罗嘉儿学会了识别耐旱作物;石窝寨的彝族村民,向阿武学会了简单的武术,用来强身健体。
罗嘉儿与阿武,也在打井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
阿武学会了用脑子解决问题,不再只靠蛮力;罗嘉儿则更加果敢,在关键时刻,能拿出决定性的方案。
两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从最初的“师娘与弟子”,变成了并肩作战的伙伴。
龙天策闻讯,亲自来到两个村寨视察。
看着村民们用井水灌溉、洗衣、做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对罗嘉儿与阿武说:“你们打的不仅是井,更是为百姓打出了希望,为西南的‘新篇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
罗嘉儿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
阿武则挠了挠头,自豪地说:“师父,以后哪里需要打井,弟子还去!”
春风拂过旱塬与石窝,井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映照着村民们幸福的脸庞,也映照着西南大地正在书写的,水润万物、生机勃勃的“新篇章”。
这篇章里,有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有民族与民族的交融,更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创造。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英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