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挽救侄子的女先生1(2/3)
逐出崔氏一族。
崔丽君也反唇相讥,讽刺景阳崔家欺负京城崔家一众孤儿寡母,妄为师表!京城崔家不屑与之为伍,情愿与之分宗,此后,各自祭祖,再不相干!
这样撕破脸,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到了这时候,景阳已经不适合再作为崔家人的安葬之地,于是,崔丽君带着人、雇了车马,收尸回京,在京郊安葬了。
虽然当时是冬天,尸体不至于很快腐坏,但是,一路的艰苦也是难言。
不过,崔丽君这样果断勇敢,倒是赢得了京城不少家族的赞誉。
都说,京城崔氏虽然没了成年男丁,可是,只要有崔丽君在,家族未必不能慢慢复兴。
不过也有老顽固看不惯她,说她一个女人太过要强,更不该自作主张,就分了宗,愧对了祖先。
但是,没多久,皇后下了旨意,褒奖崔丽君终身不嫁,养育侄子的贞烈。
非议的人便少了,有人猜测,莫非崔丽君分了崔家一族做两族,削弱了崔家合族的势力,合了圣意?
不管如何,有了皇后亲下的旨意,那些觊觎崔家财产的旁支,就熄了心思。
京城崔家虽是同族,可是毕竟各有家门,各有产业,早就分了家的,各家又没了男丁,谁也管不上谁了。
此后,有的妇人不肯守寡再嫁的、招赘的,也有的过继了孩子,还有的变卖产业离开了。
这些崔丽君都不管。
京城崔氏族就这样凋零了,只剩了崔玉,成了主枝唯一的男丁,以及复兴崔家的希望。
她关起门来,悉心教导侄子,指望他成才,复兴家门。
而且,崔家不止是书香世家,还是京城里名家学派的代表。
名家学派,以论辩擅长,崔家人个个口才绝佳。
崔丽君在十二岁时,与大儒论辩,就曾经得到过赞许。
当时那位大儒还可惜,她是个女子,不然也会有一番作为。
作为女子的崔丽君是无法像崔家以往的男丁那样,继续成为名家学派代表的。
一个女人抛头露面,与人论辩,很容易被人攻击“牝鸡司晨”、“牙尖嘴利”。
于是,她把自己所学尽数教给侄子,希望他成为崔家下一个名家代表。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玉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展露才华,成为京城有名的“辩者”。
二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读过了崔家书库过半的书籍,成为京城新一代的名家代表。
几乎所有青年文人与之论辩,都不能占到上风。
后来,京城但凡有人发起“谈玄”,必要请崔玉参加。
还有人特地从外地来,就是为了与崔玉论辩一番。
有人觉得,崔家又要起来了,虽然这个人丁……有点不大兴旺。
但是,在京城又能听到崔家人的名声了,这是事实。
人人都明白,如果没有崔丽君力挽狂澜,关键时候,挽救了崔家,崔家主枝也会像旁支一样败落。
如果没有崔丽君终身不嫁,支撑崔家,还悉心教导侄子,崔玉别说成才,小命都难保。
当年京城里的大家族听说景阳崔家要来京照管京城崔家的产业和人口,那些精得像鬼一样的大家族族长们立刻就想到了很多很多……
有人认为,崔家复兴要靠崔玉,但是背后的姑姑崔丽君不可或缺。
那些大家族重新开始审视崔丽君的分量。
有些族长就想着,若是自家一族遭难,没了主事的男丁,家中可有一个女眷能撑起家门?
随着崔玉名声鹊起,崔丽君在崔宅办的女学也炙手可热。
不说京中女子以受过“崔先生”教导为荣,就是外地大家族都有把女儿送来读书的。
一时间,“女先生”的名头传遍了全国。
而崔玉文采过人,长相也白净清秀,也很符合当下女儿家对如意郎君的要求。
于是,崔丽君这里,就有很多媒人过来提亲。
只是,崔玉骄傲,定要功成名就,才肯娶妻。
崔丽君知道,他是有了意中人,礼部侍郎家的小姐。
两人私下都定了终身,还交换了信物。
只是礼部侍郎有点嫌崔家人丁单薄,有些犹豫。
私定终身这种事,崔丽君是不认可的。
但是,侄子大了,他要出门,姑姑总不能随时让人盯着,他们一双小儿女总有见面的法子。
后来崔丽君也无奈,就由侄子去了。
只是她一再叮嘱,不可坏了人家女儿的清白。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崔丽君也年过三十,她以为终于可以卸下担子,让侄子独当一面了。
但是,就在崔家要重新振兴的时候,崔玉败了!
败得很惨,败给了外地来的一个书生,那人名叫佟浩然。
这个籍籍无名的小子,一来京城,就进入了最有名的文人们举办的“谈玄会”,而且击败了有名的“辩者”崔玉。
这种“谈玄会”,往往说些玄而又玄的东西,一般的学子都不大能够完全听懂,只有学识渊博、应变机敏、口才绝佳的文人,才能够应对。
但是,崔玉年纪轻轻,就能轻松应对大多数的话题。
连一些大儒都觉得,与他“谈玄”,颇有益处。
所以崔玉自十三岁后,就成了这类“谈玄会”的座上客。
当佟浩然向崔玉发起疑问的时候,没有人想过崔玉会败。
他们本以为一个外地小子不知深浅,谁知道,这个佟浩然却是口若悬河,旁征博引,来势汹汹,打了崔玉一个措手不及。
等崔玉收拾起对他的轻视,认真对付的时候,已经显出败势。
一位大儒出来制止了两人继续的论辩,说道,“崔公子今日输了。
”
崔玉再想多说,被人批评“输不起”,他一时不能接受,以为人家故意偏帮,就愤然离去。
这以后,崔玉不服,又在崔宅发起过两次“谈玄会”,邀请了不少文人,还有佟浩然。
结果,后两次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