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3)
来自香港的事实和数据:来自RainLily(一家非盈利公益组织)从2000年开始,历时17年的研究显示,参阅3501起性暴力案件,在香港,80%的性犯罪受害者都有受到他们所认识的人的伤害,一半的受害者感到羞愧,没有向警方举报。
该研究还发现,其中82%的案件,都是受害人的同学,朋友,现任或前任伴侣,同事或家庭成员认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想获取犯罪证据的难度将会加大,这也是客观上阻止他们寻求正义的原因之一。
此外,当向警察举报性犯罪案件时,警察必然会并从受害者那里收集有效证据,这对大多数受害者而言也非常复杂。
根据立法会的研究报告,向警方举报的案件中有五分之三(60%)无法继续进行,原因是举报延迟的证据不足或受害者撤诉。
杨絮问他,你想做这个课题,是不是跟在司法所时候你介入过的那个案子有关?
利江澎的案子是本市年度重大案件,而温遇河和利宁的案子杨絮也了解所有的前因后果,颇为关注,自然知道秋焰在这两起案子中扮演过什么角色。
秋焰承认,他跟杨絮说:“利宁是自杀的,出于极度的耻感和信念崩塌,我不知道如果法律系统完善一点能不能保护到他,也许除了法律,更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变。
”
他希望所有的受害人不再降罪给自己。
包括利宁,也包括温遇河。
杨絮通过了这项选题,秋焰开始着手准备工作,资料整理,案例样本采集。
他跑了很多地方,性|侵是最常见的犯罪案件之一,但是被害人却是最不愿意站出来发声的一个群体,秋焰常常吃到闭门羹,有些提前联系好的,到了当地之后临时拒绝见面,有的通过中间人联系,见面后发现他是男的,立马飞速离开。
但是半年后还是搜集到五十多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样本,男性、女性、Trans,什么性别什么年龄段的都有,秋焰将所有深度采访的资料整理成一份《性侵受害者的心理创伤》文档。
这是整个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实实在在的案例样本,报告才有说服力。
杨絮看了这份先行文本之后,觉得十分震撼,问秋焰是否愿意先行发表在一家专业刊物上,看看业内人士的反响,也算是他完整报告的投石问路。
秋焰自然同意,为着保护性原则,文本里所有受害人都用了化名,包括作者也用了笔名,秋焰用“三秋”这个名字发表了这篇案例记录。
官媒在线上刊发之后,被无数新闻和热点事件类媒体疯狂转载,秋焰临时注册了个微博,官媒在刊发时艾特过他,许多人也来到他的微博底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