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碗薄粥的阴德》(2/3)
。
看着老人似乎安稳了些,他才疲惫地靠在冰冷的墙边,捧起瓦罐,将罐壁上仅存的一点糊糊刮下来,混着温热的罐底水,囫囵喝了下去。
这点东西下肚,腹中的饥饿感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因为勾起了馋虫,更觉难受。
但他看着老人微微起伏的胸膛,心里却踏实了些。
极度疲惫和寒冷袭来,他裹紧湿冷的棉袍,蜷缩在另一堆稻草上,很快沉沉睡去。
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李秀才感觉庙里似乎亮堂了一些。
他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瞬间清醒!
破庙中央,不知何时燃起了一小堆温暖的篝火!跳跃的橘黄色火焰驱散了刺骨的寒意,将小小的庙宇映照得亮堂堂、暖融融。
供桌上,那盏早已干涸、积满灰尘的破油灯,此刻竟也奇迹般地亮着,豆大的火苗稳定地燃烧着,散发出柔和的光晕。
更让他惊愕的是,那个枯瘦的老乞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穿着整洁灰布长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正站在篝火旁,含笑看着他。
老者的身影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有些朦胧,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
“醒了?后生。
”老者的声音温和而清晰,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在这寂静的寒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秀才慌忙坐起身,又惊又疑:“您…您是?那位老人家呢?”
灰袍老者捋须微笑,眼中带着感激:“老夫便是那老丐。
多谢恩公一碗薄粥,救了老朽一命。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您…您好了?”李秀才难以置信,眼前的老人精神矍铄,与之前垂死的乞丐判若两人。
老者摇摇头,笑容里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沧桑:“非是好了,是恩公的善念,让老朽这缕残魂得以稍聚,能向恩公当面道谢。
”
“残魂?您…您是…”李秀才倒吸一口凉气,瞬间明白了。
寒意再次爬上脊背,却不是因为冷。
“不错,”老者坦然点头,“老朽生前姓周,本是邻县一个穷酸教书匠,三年前冻饿交加,倒毙在这破庙之中,成了孤魂野鬼。
若非恩公一碗活命热粥,以自身饥寒为代价,暖了老朽的残魂,老朽只怕早已魂飞魄散,连入轮回的机会都没有了。
”
李秀才这才明白,为何喂粥时感觉老人身体冰冷僵硬如铁。
他看着眼前这自称周老先生的鬼魂,非但不觉得恐怖,反而因其坦诚和那温和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酸楚和敬意。
“周老先生言重了,晚生…晚生只是不忍见死不救。
”李秀才连忙拱手。
“对老朽而言,恩同再造。
”周老先生郑重地作了一揖,随即正色道,“恩公善心,天地可鉴。
老朽身无长物,唯有生前读了些书,识得些字,也略懂些科场文章之道。
观恩公行囊,应是赶考的士子?”
李秀才苦笑:“惭愧,此番府试…名落孙山。
”
周老先生眼中精光一闪:“恩公不必气馁。
老朽观恩公面相,并非福薄之人,只是时运未至。
老朽愿尽绵薄之力,助恩公一臂之力,以报救命之恩!”
“助我?”李秀才愕然。
“正是。
”周老先生微微一笑,“恩公且安心在此休息一晚,明日启程。
待恩公下次赴考,若遇疑难,只需心中默念老朽名讳,或于无人处轻唤三声‘周先生’,老朽自当现身,为恩公解惑。
”
李秀才只觉此事太过离奇,但见周老先生神情恳切,不似作伪,便也郑重应下:“如此,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