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水泥配方惊世(1/3)
雨水顺着破庙残缺的屋檐滴落,在李辰浩脚边汇成一个小水洼。
他已经在这座荒废的山神庙里躲了三天,自从被高进通缉后,开封城方圆五十里内到处都贴满了他的海捕文书。
"贾世仁...高进..."李辰浩用树枝在地上划着这两个名字,又在旁边加了一个"张"字。
这三个名字背后,是十万条人命的冤屈。
可如今他官职被革,证据被夺,连行动都受到限制,该如何为那些枉死的百姓讨回公道?
咕噜——
肚子发出抗议的声音。
李辰浩苦笑着摸了摸干瘪的褡裢,里面只剩下半块硬如石头的炊饼。
他必须想办法弄些吃的,否则别说查案,连活下去都成问题。
雨势稍缓,李辰浩戴上斗笠,悄悄离开山神庙。
远处山脚下有几户农家,或许能讨些食物。
他小心地避开官道,沿着泥泞的山间小路前行。
转过一道山梁,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奇怪的窑炉,正冒着滚滚白烟。
窑炉旁是个简陋的草棚,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正在棚下忙碌地搅拌着什么。
李辰浩警觉地停下脚步。
这荒山野岭,怎会有人在此建窑?莫不是官府设下的陷阱?他悄悄靠近,躲在一棵大树后观察。
老者约莫六旬年纪,身材矮壮,双手布满老茧,正将一桶灰白色的粉末倒入木槽中,又加入适量的水快速搅拌。
很快,那混合物变成了粘稠的浆体。
老者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木模中,用木板刮平表面。
"成了!"老者自言自语,声音洪亮,"这次配比应该没问题。
"
李辰浩看得入神,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树枝。
"谁?"老者猛地回头,抄起手边的铁锹。
李辰浩只得走出来,拱手道:"老丈莫惊,在下是过路的,被雨所困..."
老者上下打量他,目光如炬:"过路的?"他冷笑一声,"看你这身打扮,可不像是寻常百姓。
手上还有练武留下的茧子,腰间虽然没佩刀,但走路姿势分明是行伍出身。
"
李辰浩心中一惊,这老者眼力如此毒辣,绝非普通工匠。
"老丈好眼力。
"李辰浩索性坦白,"在下确实曾为朝廷效力,如今...遇到些麻烦。
"
老者眯起眼睛:"什么麻烦?"
"黄河决堤的麻烦。
"
老者神色一变,沉默片刻,突然放下铁锹:"进来吧,外面雨大。
"
草棚内堆满了各种矿石和工具,角落里有个小火炉,上面炖着一锅野菜粥,香气扑鼻。
李辰浩的肚子又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老者盛了一碗粥递给他:"吃吧,看你也饿坏了。
"
李辰浩道谢接过,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粥虽然清淡,但对饥肠辘辘的他来说无异于珍馐美味。
"我叫鲁大山,以前是工部的匠作。
"老者突然说道,"专门研究建筑材料。
"
李辰浩放下碗:"工部?那老丈为何隐居在此?"
鲁大山眼中闪过一丝愤恨:"二十年前,我提出用煅烧黏土和石膏混合,可以制成一种速凝材料,用于加固河堤。
可工部那些老爷们说我异想天开,还克扣我的研究银两。
"他指了指外面的窑炉,"我一气之下辞了官,自己跑到这山里研究。
"
李辰浩心中一动:"老丈研究的材料,可能防水堵漏?"
"岂止是防水!"鲁大山来了精神,拉着李辰浩来到一排木模前,"你看,这是我昨天做的样品,现在已经坚硬如石了。
"
李辰浩敲了敲那块灰白色的方块,果然发出清脆的响声,质地致密坚硬。
他又拿起一块碎片,发现断面均匀,没有气孔。
"这...这比糯米灰浆凝固还快?"李辰浩惊讶地问。
鲁大山得意地捋着胡须:"糯米灰浆要十天半月才能完全硬化,我这个只需两个时辰就能初步凝固,一日之内坚不可摧。
而且不怕水泡,越泡越结实。
"
李辰浩心跳加速。
如果这种材料能用于堵决口,黄河水患岂不可以大大缓解?他急切地问:"老丈,这材料叫什么?配方如何?"
鲁大山警惕地看着他:"你问这个做什么?"
李辰浩深吸一口气,决定坦诚相告:"实不相瞒,在下李辰浩,原任刑部侍郎。
"他指向黄河方向,"十天前那场决堤,并非天灾,而是人为!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罪魁祸首却逍遥法外。
老丈若有良方治水,便是救了无数生灵!"
鲁大山听完,沉默良久,突然转身从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