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潼关粮道遇劫(2/3)
,震得茶盏叮当作响:"岂有此理!准噶尔人竟敢深入我境三百里劫掠,边防将士都是干什么吃的!"
书房内,兵部尚书刘统勋、军机大臣张廷玉等人噤若寒蝉。
李辰浩站在末位,神色凝重但不见慌乱。
"王爷息怒。
"刘统勋硬着头皮开口,"准噶尔骑兵来去如风,确实难以防范。
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粮道,确保年大将军军需供应。
"
胤禛冷笑:"刘大人说得轻巧,如何恢复?难道要本王亲自带兵去护送粮草?"
张廷玉轻咳一声:"王爷,臣以为可调河南、山西两省绿营兵增援潼关,同时严令沿途州县加强戒备。
"
"远水救不了近火。
"李辰浩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看向他,"河南兵到潼关至少十日,山西兵也要七日,而年大将军军中存粮仅剩七日。
"
刘统勋不悦地皱眉:"李大人有何高见?"
李辰浩不慌不忙地展开一幅地图:"下官实地勘察后发现,准噶尔骑兵每次袭击都选择在黎明时分,而且专挑巡逻间隙。
他们显然对我们的布防了如指掌。
"他指向地图上几处标记,"这几处山隘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却无人把守。
"
"那依李大人之见?"胤禛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李辰浩深吸一口气:"下官以为,当务之急是组建一支快速反应的轻骑兵,专司粮道护卫。
这支队伍必须精于骑射,熟悉地形,能够迅速机动,在准噶尔人出现的第一时间予以拦截。
"
刘统勋嗤之以鼻:"李大人久在翰林院,恐怕不知兵事艰难。
如今国库空虚,军饷拖欠,哪有余力组建新军?"
"正因如此,才更需要一支精兵。
"李辰浩不卑不亢,"与其维持十万无用之兵,不如养一万精锐。
下官估算,一支三千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所需军饷不过现有边防军的三分之一,却能发挥十倍功效。
"
胤禛眼中闪过一丝兴趣:"详细说说。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辰浩从袖中取出一卷奏折呈上:"下官草拟了《健锐营章程》,请王爷过目。
健锐营取'健步如飞,锐不可当'之意,拟从各军选拔精壮,专练骑射与山地作战。
每人配双马,日夜轮值,确保随时可战。
"
刘统勋不等胤禛看完就急声反对:"荒谬!双马配置?那得多少草料银子!况且从各军抽调精锐,其他防区怎么办?"
"刘大人,"李辰浩直视对方,"潼关粮道关系西北十万大军存亡,若前线崩溃,其他防区再多人又有何用?"
张廷玉若有所思:"李大人所言确有道理。
只是这'健锐营'乃新创军制,无先例可循..."
"正因无先例,才需创新。
"李辰浩转向胤禛,目光灼灼,"王爷,当年太祖皇帝初创八旗,不也是从无到有?如今形势危急,唯有破旧立新,方能解此困局。
"
书房内一时寂静,所有人都看向胤禛。
这位以冷静着称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