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招女厨师(3/3)
片中,岳宁站在C位,两侧是本届厨王陈锦莹、季军孙毓可,以及宝华楼明星大厨范秀琴。
广告词简洁有力:“宝华楼(日本)招募女料理人,姐妹,期待你的加入!”
条件写明:有经验者年龄可放宽至四十五岁,无经验却有志者,最高三十岁。
同样的广告,同步登上港城、新加坡、台湾的报纸。
本就因东京演唱会热度很高的岳宁,再因“宝华楼单招女厨师”的消息,掀起新一轮讨论。
东京TS电台演播室,岳宁身着职业套装,接受访谈。
主持人问:“岳小姐为何特别注明招聘女厨师?”
她带着职业微笑:“大家知道,我师从东亚经济问题专家万博达教授。
我查阅相关资料,自1975年起,日本女性就业率持续攀升,今年已是第六年。
女性追求职场平等的呼声高涨,可行业歧视仍普遍存在,厨师行业,尤为明显。
恰逢我在日本开酒楼,宝华楼旗下的宁宴计划两年后落户东京、大阪。
我希望日本宁宴能像香港宝华楼一样,有陈锦莹这样的顶级女厨师,打破行业偏见。
”
主持人颔首:“所以您是通过实际行动推动行业变革?”
“与其说推动变革,不如说创造机会。
”岳宁笑道,“就像我从西北到港城,没人看好我接手宝华楼。
但我不仅接下了,还在两年内将宝华楼从旺角的传统酒楼,打造成国际化餐饮集团。
我能做到,姐妹们也能。
”
台下掌声响起。
主持人追问:“广告里强调‘姐妹’二字,有何深意?”
“在宝华楼,地域、资历皆不重要,唯有厨艺与对美食的热爱是衡量标准。
”岳宁望向镜头,“‘姐妹’代表平等与合作。
宝华楼的厨师都是合伙人,我们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让每位厨师都能与品牌共同成长。
”
主持人瞥向提示板:“据调查,日本料理界女性从业者不足12%,您认为仅凭宝华楼能改变现状吗?”
“我初到港城时,宝华楼后厨没有一位女厨师,如今女厨占比达31%。
改变从不是一家企业的事,宝华楼愿做引领者,也有实力做引领者。
”
“但日本女性婚后就业率骤降,如何说服家庭支持女儿做厨师?”
“女性是独立个体,她们拥有选择的权利,而非等待‘被允许’。
这一点,社会学家应有共鸣。
”岳宁笑言,“我身边的女性都在工作:合伙人苏菲小姐在东大深造,陈锦莹大厨即将赴里昂高商学习,我男友的母亲经营着鸿安名品折扣,嫂嫂掌管立德食品。
我从未想过婚后做全职太太,我们追求的不是牺牲家庭,而是让女性拥有选择的自由。
”
“有位听众来电,您要接听吗?”
“请接。
”岳宁两世为人,从不惧与人对线。
电话里传来颤抖的声音:“我是听众佐藤美咲,二十岁,现在便当店当学徒……”
听见一个萌妹子的声音,岳宁立刻接话:“美咲桑,你好!”
“我一直关注你们,我不是中国人,能学中华料理吗?”
“当然可以!招聘条件并未限定华裔。
加入宝华楼,你不仅能学中国菜,还能接触日本料理、法餐、西班牙菜。
”岳宁笑道,“我们期待你的报名。
”
这场访谈,恰逢日本社会正为《男女雇佣均等法》呼吁,岳宁的言论再度引发对性别平等的热议。
宝华楼的招聘广告,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昭和时代的日本激起层层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