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木头山村详情介绍> 第112章 九洲本来工作的好好的,突然被开……
第112章 九洲本来工作的好好的,突然被开……(2/3)
些专门鼓吹国外的杂志抢读者。
创办杂志社跟创办公司不一样,远方物流这样的公司,在刚开始,只是个草台班子,不仅人数少,还都没什么经验。
就是靠着一点点摸索,慢慢建立起来完善的制度,慢慢发展成正经的公司。
而且他们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以个体户的经营方式出现的,后来才成立私营公司。
杂志社从创办初期,就要有尽量完善的制度,人员也需要一部分有经验的人,之前要有人来带没有经验的新员工。
不仅是编辑部,还有印刷厂也要联系好,书店、定价、新闻、市场……
总之,初期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而等到步入正轨之后,就能自行运转,李稻花很长时间不需要再考虑太多。
他们杂志社还有个其他杂志社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他们可以和远方物流以最低廉的价格进行合作,把杂志输送到全国各地,实现真正的全国性杂志。
这时候,除了少数的期刊,大部分期刊都属于地区性的,就是因为运输成本高昂,如果本身质量再不具备绝对的优势,就很容易变成赔本赚吆喝。
李稻花在报纸上发广告,就说要成立杂志社,欢迎打电话咨询。
杂志社有独立的公用电话,广告发出去之后,也没有太多人打电话。
这其实很正常,立刻就有很多人打电话才不正常。
首先他们是私营的杂志社,跟公办的比缺少优势,其次,因为是杂志社,对员工的文化要求比较高,至少要是高中大专学历。
这年头的高中学历,比后来的大学学历还要少,再加上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符合条件的就更少。
直到后来广告范围扩大,打电话的人才多了些。
因为交通不便,为了不让这些求职者浪费时间,打电话也算是一场线上面试。
会简单询问他们的学历,对一些期刊的见解,是否从事过相关工作,也会介绍他们公司目前的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筛选,最后选出来十个人,这些人大多数是采编部的成员,经营和行政部门就两个人。
李稻花自己就跟杂志社打过很多交道,又从别的杂志社借人,跟她一起带人。
他们杂志社跟其他的很多杂志都不属于竞品,从大范围来说是竞品,但是细分不属于。
他们的杂志就是李稻花说的,开眼看世界,主要就是转载国外的各种新闻,以后还要自己去主动发掘新闻,总结新闻。
为此,李稻花还让伊恩在阿美莉卡帮她找了几个员工,专门翻译新闻,现在只翻译电视新闻,这时候上电视的新闻通常比较大。
在国外找翻译人才比在国内容易的多,国内精通英语的人才个个都是宝贝,很多地方都需要,李稻花在这个节点根本招不到人。
国外不一样,除了润人,还有不少华侨,这些都是天然的翻译人员。
国外翻译好的新闻,传回国内,国内再重新整理编辑,同时输送自己的观点。
在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