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指挥司所在地,是大明驻辽东最高军事指挥驻地;辽阳则是大明驻辽东的政治、经济机关所在地。
这两个地方对大明来说都至关重要。
之前辽阳被努尔哈赤占领后,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了辽阳。
现在,努尔哈赤又盯上了广宁,要是拿下广宁,大明在辽东的军事、经济重要驻地就都归后金了。
前线战事吃紧,大明朝堂却党争不断。
王化贞原本是东林党人,看魏忠贤得势后,就开始往阉党那边靠。
兵部尚书张鹤鸣为了给熊廷弼使绊子,把五万大明军队交给王化贞指挥,熊廷弼驻守山海关,却只有五千士兵听他调遣。
熊廷弼问为什么这样分配兵力,张鹤鸣说:“山海关在广宁后面,你需要那么多士兵干什么?”
熊廷弼忍不住对手下抱怨:“我名义上是辽东总指挥,官职比王化贞高,却调不动多少兵。
”
这话传到王化贞耳朵里,他心里很不痛快。
熊廷弼第二次复出时,那可是雄心勃勃,结果现实却给他泼了盆冷水。
兵部尚书张鹤鸣处处压制他,熊廷弼申请调兵,张鹤鸣就找借口拖延;筹备粮草时,更是各种刁难。
熊廷弼心里窝火,却又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他也明白,自己平时性格太直,在朝堂上多次直言进谏,得罪了不少人,现在张鹤鸣这么针对他,就是报以前结下的仇。
和熊廷弼截然不同,王化贞为人圆滑世故,长袖善舞,和张鹤鸣来往密切。
每次见面,王化贞都高谈阔论,把后金说得不堪一击,自信得不得了,这让张鹤鸣对他十分欣赏。
再加上王化贞投靠了魏忠贤,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朝中自然有不少人给他撑腰。
他官职虽然比熊廷弼低,却手握五万明军的实权,驻守广宁,风光无限,熊廷弼却处处受制,满心憋屈。
一晃半年过去了,熊廷弼想摆脱困境,有所作为,整日绞尽脑汁想御敌良策,
终于桑他想出一套“三方分置策”,赶忙写成折子上奏朝廷。
这折子是这么写的:
陛下御览:
臣熊廷弼叩首,如今辽东局势危急,臣苦思破敌之策,特呈上三方分置策。
广宁是重镇,应当集结重兵,用步骑兵在河上和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