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上是“棋路延伸计划”的实时地图:从老街出发的虚拟棋路,已覆盖全球所有国家,最远的条通向火星探测器,上面标着“2075年,让棋子在火星落子”。
“您看这条线,”男孩指着穿越太平洋的曲线,“它避开了所有战争地区,像太爷爷说的‘棋路要绕开伤口,通向和平’。
”
周明轩把地图存在《棋乡年鉴》里,旁边贴上林默1957年的照片:青年棋手站在山顶,举着棋子对着云海,背后是连绵的群山。
“他当年站在这儿说,‘棋路能翻过这些山’,”老人望着窗外的云,“现在看来,山算什么?连天空都挡不住呢。
”
深夜的棋馆亮着盏孤灯,周明轩在整理林默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2020年的雨水:“凯子今天看见无人机送棋谱,说这要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我告诉他,甭管啥工具,棋路的根总在人心——心能到的地方,棋子早晚能到。
”窗外的雨敲着玻璃,像在给这句话打拍子,滴滴答答,和着“太空棋谱”的电子音,格外和谐。
林思棋趴在矮桌上,画“星际棋路图”:从地球到火星的航线,被她标成“兵过河”的走法,每个行星都标着“楚河汉界”的界碑。
“太爷爷说,‘棋路没有尽头’,”小姑娘的笔尖在纸上画着螺旋线,“就像这雨水,落到地上成河,蒸到天上成云,最后还会落回来,变成新的棋路。
”
天快亮时,第一缕阳光照进棋馆,落在月球土壤棋盘上。
那颗槐树种籽的嫩芽,正朝着阳光的方向弯曲,像在给天空鞠躬。
周明轩知道,这是林默在说:看,棋路真的接到云天上了,从老街的青石板到太空的星尘,从1950年的槐花到2075年的火星土,只要有人想着往前挪步,这路就永远走不完。
市集的炊烟升起时,周承宇发现石桌上的雨水汇成了小小的河,片槐树叶顺着水流漂向巷口,像颗远航的“兵”。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混着空间站的电子提示音,新的一局棋,又在天地之间开始了。
棋路绵延,上接云天,下连地心。
那些藏在棋子里的勇气与向往,终将像这雨水、这星光、这永不停歇的脚步,让每个握着棋子的人都明白:最好的棋路,不在过去的谱里,而在未来的梦里——只要敢想,敢走,敢把颗“兵”往云深处挪,总有天,能在银河的楚河汉界旁,落下属于人间的那步棋。
喜欢棋王林默请大家收藏:()棋王林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