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创建黔东特区苏维埃根据地(3/3)
包围,成功活捉并处死了马龙头,消除了潜在的威胁。
女自卫队员任修福,以卖黑豆子和葵花子为掩护,先后深入到敌占区域的毛寨、板溪、杉树侦察敌情。
有一次贺军长曾问她怕不怕,任修福坚定地回答说:“年轻八轻的怕哪样!”贺军长连声称赞:“好、好,积极、积极!”为了让参加红军、游击队的人员安心在外打仗,免除后顾之忧,自卫队还实行了代耕制度。
如自卫队员张华安就负责为张华阳和王理树代耕十五挑面积的田土,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战斗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自卫队实行大队、中队、分队、班的序列编制,一般一个乡编为一个中队,各级组织人数不等。
据现有资料记载,旧寨坝区四坳口乡自卫大队第一中队,全中队共七十一人,编为三个分队,六个班,他们在保卫家乡、维护苏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在尚未建立乡级民主政权,但红军势力已经影响所及的地方,也有建立自卫队的情况。
比如何家乡天池坪,就曾由黔东独立团团长秦贞全批准,建立了天池坪自卫队,队长由神坛佛主李天保担任。
尽管这一地区民主政权尚未完全建立,但红军革命思想的传播,已让当地群众认识到组织起来进行自我保卫的重要性。
天池坪自卫队成立后,便在当地开展站岗放哨、维护治安等工作,成为革命力量在该地区的延伸。
印江各地的游击队,曾配合红军主力,在黔东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打击敌人,奋力保卫苏区。
沙子坡汪岱廷所在的游击队,曾先后参战六七次。
例如,在配合红七师攻打德江宛平三角山时,游击队充分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提前为红军侦察敌情,引导红军主力顺利进军,在战斗中,队员们冲锋在前,与红七师紧密配合,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协助红九师痛击木黄民团张鹏飞时,游击队员们充当先锋,巧妙地扰乱敌人的防线,为红九师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参加攻破松桃玛瑙山战斗时,他们不畏艰险,与红军战士并肩作战,为攻克这座坚固的堡垒贡献了力量;与红七师一道大败国民党学生军于沙子坡,极大地鼓舞了苏区军民的士气。
罗南溪游击大队,在川黔边独立团的指挥下,先后参加了二战木黄、周攻玛瑙山、强攻大冉家祠堂、攻袭沿河,转战梵净山等系列战斗。
在大石墩战斗中,敌人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势,顽强固守,我军正面进攻几次都未能奏效。
关键时刻,有一个游击队员机智勇敢地从另一个山头迂回到敌人背后,突然开火,打得敌人顿时乱了阵脚。
我军乘势强攻,终于取得了胜利。
有一次,印江一支游击队与敌人在板溪王家岭背后的半山腰发生了遭遇战,扛红旗的队员走在最前面,敌尖兵突然逼近身前,持枪喝令,情况万分危急。
这个队员急中生智,敏捷地把大旗一晃,蒙住了对方的脑袋,敌人赶紧乱抓。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手起刀落,将敌人砍杀在地。
在保卫黔东特区的斗争中,印江不少的游击队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1934年8月,沙子坡游击大队分队长孙志安、李华周带领十七名队员到毛寨打给养,归途中在消水坑休息时,被保董何祝彬及其民团鸣锣包围,全部被捉。
当天便被毛寨民团杀害了五人,分别是分队长李华周(官塘人)、队员黄朝廷(小郎坝人)、唐开林(花园冉家堡人)、尹之和(桂花人)、陈老二(竹园青杠林人)。
有的队员还被处以酷刑——上刁杆,不两天饱受折磨的十余个队员又被解送思南。
最后只剩下官塘李伯陶侥幸生存下来,其余的人都先后死在敌人的狱中。
兰克乡游击队中队长郑少南、队员杨正准去安家坝打给养时,途中遭安永成匪队伏击,当场牺牲。
瓦房游击分队长陈发荣,在长担土作战不幸牺牲。
生基湾游击队员宣再青,在保卫特区政府的瓦杨坝战斗中,英勇献身。
喻家岩游击队员王国为,于1934年9月的一天为喻家岩区革命委员会执勤警戒时,不幸被反动民团袭击,以身殉职。
至于在红军主力转移湘西以后,被地主清乡队残酷杀害的游击队员,为数更多。
他们为了革命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印江独立团始末
印江独立团是在六井溪、沙子坡等地的游击队不断涌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于六井溪一带神坛较多,当地农民多为“神兵”,因此在六井溪一带的游击队中,“神兵”加入的比例不小。
1934年7月,由红三军地方工作队张均望同志具体协助,军部参谋长汤福林主持,在印江县胡家坝土豪胡天长家院坝召开了印江独立团成立大会。
当时,胡家坝的院坝里人头攒动,红旗招展,各地游击队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独立团下辖两个中队、四个分队和一个特务队。
此外,六井溪、沙子坡、喻家岩三个游击大队也由印江独立团统一调度,一时间,独立团人数一度达到500余人,成为黔东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革命武装力量。
印江独立团团长兼政委由红三军地方工作队张均望同志担任。
张均望曾先后指导过旧宗坝、官塘两个区的政权建设和武装建设,在当地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威望。
他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群众参与革命斗争,为地方政权和武装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副团长由宁国学担任。
宁国学系印江县宁家坪农民,又是神坛佛主,在六井溪一带的10几个佛主中,其威望和办事才干均属上乘。
由他担任副团长,自然便于对独立团中的“神兵”进行领导,能够更好地团结和发挥这部分力量的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印江独立团成立后,曾先后参加过多次战斗。
在打击白军、镇压土豪劣绅、保卫苏区的斗争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34年10月上旬,谷子已经收割完毕。
印江独立团一部决定前往下六井溪一带打给养,以解决部队的物资短缺问题。
第二天,印江独立团一行200余人(其中战士一百二、三十人,运输队员八十余人),由张均望、宁国学带队,浩浩荡荡向杨家坪进发。
当独立团满载而归,顺坡而下,行至烂坝沟时,突遇敌情。
只听见一阵锣响,周围山头到处呼应,枪声喊声连成一片,原来是黔军李成章旅戴玉堂团某部与当地民团,企图把我军围歼于烂坝沟。
烂坝沟地势险要,四周环山,我军处于不利地形。
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独立团奋起英勇还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但由于敌人兵力众多,且占据有利地形,更兼我军子弹奇缺,我军伤亡较大,牺牲了40多人。
张均望团长亲自断后,掩护大队撤走。
后来,两军短兵相接,张均望奋力杀敌,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他的牺牲激励着其他队员继续奋勇战斗,最终突出重围。
印江独立团在烂坝沟战斗之后,红三军便将印江独立团编入黔东独立团,由秦贞全团长统一指挥。
后来又随秦团长一道,在红军主力转移湘西以后,仍转战在梵净山麓,坚持黔东根据地的最后斗争。
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保卫黔东根据地的革命成果,进行了最后的努力。
印江独立团从7月下旬成立,到10月编入黔东独立团为止,历时3个来月。
它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在黔东特区的斗争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印江独立团的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为黔东地区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