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兵器谱(2/3)
处,左臂向左侧伸直,刀“刀八色”之一。
眉尖刀:
刀身狭窄,单刀,刀尖锐利,其后斜阔,木柄,后有铁“刀八色”
之一。
戟刀:
戟刀全长五尺,其中刀尖长四寸,边锋长一尺。
刀柄粗可盈把,柄尾有一三棱形铁
陌刀:
长刀的一种。
陌刀为一种两刃的长刀,较重,大约50斤。
唐代军中大量配备。
唐代以后陌刀逐渐消失。
屈刀:
刃前锐利,刀后斜阔,长柄,柄末端有“刀八色”之一。
三尖两刃刀:
刀尖分为三支,似“山”字形,中支形似剑状略高,两翼支稍低,两面开刃,锋利无比。
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
春秋大刀:
其刀术主要有劈、砍、斩、架、截、云、挂、挎、挑、拦、扫、抹、托、拨、压、绞、错、捣、随、扇等。
弹腿门之春秋大刀主要流行在河北、河南、黑龙江等地。
其特点是刀法灵活,变化多端,气势雄伟,劲力贯注,快速迅猛,一招一势,动作紧凑,舒展大方。
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含虚抱气,气易相融,身法传神,刚柔互用。
钩镰刀:
刀背中部有一突出侧钩,有刃,可供钩割之用。
刀法用劈、砍、钩、割等,临阵时十分方便。
乾坤日月刀:
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奇异兵器。
全长六尺(2米),两端各有相同长度的月牙形刀。
刀背上部各有三个小铁环,舞动起来沙沙作响。
刀柄为坚硬木料所制,握手处在刀柄中段,上扎彩带,并有两个突出的月牙形利刀。
利刃后为握手处。
使练时,两手均在月牙形利刃下握住刀柄。
握法有左阴右阳、右阴左阳和双阴法三种。
此兵器前后可用,变化多端。
主要用法有:前后扎刀、正反扎刀、斩劈刀、上挑刀、横扫刀、舞花刀、上下截刀、里外绞刀、撩挂刀、云拨刀、格拦刀、推架刀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古今兵械长兵械棒
同属棍种。
棒长约五尺,以坚韧白蜡木制之。
棒身两端粗细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处。
往上愈细,顶端粗为八寸。
棒的种类较多,仅《武经》记载即有钩棒、抓子棒、狼牙棒、杵棒、杆棒、大棒、夹链棒七种。
丈二棒:
其长度为一丈二尺,粗可盈把。
棍术的特点是活动范围大,攻防意识强。
主要用法有:出、归、起、落、吞、吐、沉、浮等。
要求势势相连,一气呵成。
杆棒长约六尺,粗可盈把,以白蜡杆或带有韧性之木制成。
盛行于元宋时代。
杵棒:
长五尺,尖长一寸二分。
棒头的两端各长一尺五寸,上端植有小刺48个,下端植有小刺50个,小刺长五分,状如狼牙。
杵棒具有刺、枪、劈、戳、撩、锯、扫等用法。
狼牙棒:
长约六尺。
棒头为蛋形圆木,上植许多铁钉,形如狼牙,故名。
狼牙棒重而笨,一般为马上骑战所用。
盛行于宋代军旅中。
铁链棒:
又称“梢子棒”“二节棍”。
由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棍连接而成。
长棍约四尺,短棍一尺五寸。
长短棍每段各有一铁箍,箍上带环。
二棍以尺长铁链相连。
用时双手握住长棍带住短棍。
铁链棒动作灵活,可长可短。
主要用法有劈、扫、挂、甩等。
金箍棒:
也属棍的一种。
棍长八尺左右,棍梢和棍根处均套有尺余长的铁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