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德妃小声教训他:“岁……(2/3)
出来:“娘娘仁慈,妾身百世难报!”
朱皇后又说:“德妃作为中宫之下的正一品内命妇,修书讲学,垂范天下女眷,也可以进一进她的位分。
”
话音落地,别说是其余人,连德妃,甚至是阮仁燧都愣住了!
进一进德妃的位分?!
朱皇后大抵也知道事关重大,所以此时此刻,问的不仅仅是太后娘娘,也有圣上:“母后与陛下,以为此事如何?”
圣上简短地应了句:“可。
”
太后娘娘声音平稳道:“那就依你所言,擢升德妃为贵妃吧。
”
妃嫔们全都惊住了!
德妃自己也惊呆了!
关键时刻,还是阮仁燧反应过来,飞速地用胳膊肘儿拐了她一下,小声提醒她:“阿娘,谢恩呀!”
德妃打个激灵,回过神来,赶忙拜谢:“皇后娘娘厚爱,妾身没齿难忘!”
帘幕外边,政事堂的相公们对此事倒是有着另一重想法。
要说朱皇后做这个决定之前,从没有跟圣上亦或者太后娘娘通过风?
这是绝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擢升德妃为贵妃这事儿,其实早就已经在最顶层那里通过了。
再回头想想,先前太后娘娘让德妃给外命妇讲书,其实就是在为这事儿埋伏笔了!
也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宰相们悄无声息地对视了一眼,都在同僚们眼底看出了相同的猜测。
圣上不会再立继后了!
若非如此,有什么必要提前抬一位贵妃出来?!
再循着这条线来想想,或许朱皇后其实早就卧病了,只是一直没有公之于众罢了!
冷不丁一个消息砸过来,德妃险些当场晕倒,即便是谢了恩,但脑袋里也还晕晕乎乎的呢!
她晕乎了,朱皇后却没有。
她的安排还在继续:“贤妃最早侍奉陛下,又诞育了皇长女,性情温柔妥帖。
”
“贵妃有了历练,行事练达,也可倚仗……”
“只是我想着她们二人毕竟年轻,处置宫务,还是得有个经验丰富的人领着才成……”
如是讲完之后,朱皇后声气有些虚弱地提议:“请大尚宫、贵妃、贤妃共同执掌宫权,太后娘娘、陛下以为如何?”
圣上与太后娘娘如先前一般,出声应了:“可。
”
让大尚宫与贵妃、贤妃共同执掌宫权,这事儿倒并不是很出人意料。
前者有圣上的信重,又资历深厚。
后边两位是朱皇后之下位分最高的妃嫔,理所当然。
闻昭仪跪在贤妃后边,有那么一个瞬间,意识模糊,两耳嗡鸣。
她直到现在,才意识到当日在翠华山行宫时的画蛇添足意味着什么。
她没有通过朱皇后,亦或者说是圣上设置的考验。
而田美人通过了。
所以田美人被晋升为了昭仪。
而她则失去了同贵妃和贤妃一起共同执掌宫权的机会。
当日在翠华山,当侍从悄悄禀告,说齐才人有要紧之事,意图禀告给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跳脱了这个陷阱,将此事禀告给了朱皇后。
朱皇后夸赞了她。
只是与此同时,闻昭仪也在想:一个被驱逐出宫的才人,真的有能力在到了行宫之后,收买人手,将消息送到她面前来吗?
再去想近来太后娘娘对于德妃的厚爱,她猜想,或许宫里边即将发生什么变故了。
而此时此刻联系她的齐才人其实并不是齐才人,而是一张考卷。
那么,参与考试的人会有谁?
初入宫廷的她,还有——身份其实并不匹配位分的田美人!
闻昭仪悄悄使人去打探,看田美人那儿有没有什么动静?
她意识到——其实这才是田美人的妹妹没有跟着来行宫的原因!
圣上,亦或者说朱皇后不希望田美人在妹妹的指导之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选择,必须得是她自己做出的才行!
闻昭仪很快就知道了结果。
就在她跟朱皇后讲齐才人之事的时候,田美人也打发人去拜见朱皇后了。
闻昭仪听闻此事之后,心脏都漏跳了几拍!
太后娘娘和帝后,乃至于三位皇嗣都在行宫里,齐才人一个废妃,有什么能力接连将消息送到两位后妃那儿去?
她意识到那的确是一场考试。
可遗憾的是,这场考试只需要能及格的学生,而她额外地做了附加题。
考官很坦然地让她知道这的确是一场考试,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本身其实就已经是一种明确的态度了。
考试早已经结束,现在是公布成绩的时候了。
朱皇后后边陆陆续续地说了一些别的。
私人赠与两位皇嗣的东西。
她过身之后,凤仪宫的侍从们如何安置。
又专门叫人取了自己的手札来,给记录在册的那些素来行事有度、当值认真的女官、宫人和内侍求了赏赐。
或者升官,或者厚赐,不一而足。
最后则是承恩侯府的事情:“承恩侯府的乱子,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侯府没有主母,从前的世子又因为无礼被废黜了……”
她这话是跟政事堂的相公们和麻太常等人说的:“这事儿不好处置,还是让我来开这个口吧。
”
“外戚那边的分数统计表上,刘五娘子名列前茅,就立她做承爵之人,诸位以为如何?”
宰相们迟疑着彼此对视。
麻太常有些犹豫,低声道:“娘娘,向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刘五娘子前边似乎还有兄长……”
惹得朱皇后勃然大怒,沙哑着声音道:“承恩侯府不法的事情多了去了,何必非要在长幼上纠缠?!”
她咳嗽几声,才继续说:“难道还要再扶一个纨绔上去,承继他父亲的荒唐和狂悖吗?!”
麻太常不能应对,几瞬之后,低头应了:“娘娘所言甚是,既如此,就依您所言。
”
再之后,朱皇后就没怎么说话了。
殿内众人各有所思,神色恍惚,一时之间,只有压低了的哭泣声和被风吹起的帘幕,不时地飘摇在众人耳中面前。
不知过了多久,近侍女官哭着来报:“皇后娘娘薨了!”
短暂地寂静之后,由里及外,众人潮水般跪了下去。
俄而哭声大作。
……
虽然朱皇后再三嘱咐,葬礼不可过于靡费,但依从太后娘娘的意思,还是办得十分隆重。
妃嫔们迅速地改换了素服,皇嗣们自然也是如此,在德贤二妃和大尚宫的统领之下,一起往凤仪宫来哭灵。
德妃毕竟年轻,新点的天赋也在读书讲学上,而不是办这种大事。
相较之下,贤妃虽然长于人情世故,但也缺乏料理这类大型场合的经验。
关键时刻,还是大尚宫撑起了场面,一条条地跟两妃商议。
“武安大长公主为姐,韩王为弟,且韩王妃向来文弱,到时候,宗亲这边儿,还得委托大长公主襄助。
”
二妃俱都应了。
“二公主毕竟年幼,皇后娘娘在天有灵,想必也怜惜幼女,叫田婕妤带着公主守到半夜,此后再到举丧那日再来也就是了,两位娘娘以为如何?”
二妃也应了。
大尚宫又说:“请贤妃娘娘照应着内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