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2/3)
破案压力,在广南公安的推荐下,邀请广南大学宋明栖研究员作为案件顾问,提供犯罪心理方面的意见,希望能够早日锁定真凶。
根据现场物证和已有线索,宋明栖花了三天时间,给到警方一个初步画像——
1.身高180以上,长相英俊或受人信赖;
2.社会流动人员,对周边环境熟悉;
3.反侦察意识强,有案底,作案后身上有死者造成的反击伤;
4.长期性功能障碍。
当警方通知他排查到一个有过案底、名叫周羚的务工人员时,是宋明栖觉得最接近真凶的时刻。
然而。
“案发时间,周羚在家属楼附近帮一个商户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发现缺少一个水阀配件,又去旁边的五金商城购买,购买小票、维修单,都能对上,出入五金商城的监控也没问题。
”
宋明栖扶了下眼镜:“五金商城后巷没有监控,你们怎么保证他没有借这段时间离开作案,再回来。
”
“有这个可能性,里面的小商户很多,现在不确定他在商城里的动线。
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时间太赶,再加上我们没有其他进一步证据,只能先释放。
”覃淮生解释。
宋明栖想了想:“那最后一条呢?他符合吗?”
电话那端短暂沉默了一会,才继续回答:“没有相关的就医记录。
”
“就不能想办法让他证明?”
年轻的警员摸不着头脑:“什么办法?”
“医院生殖科应该可以吧?我记得他们有那个什么取……”
“啊宋老师……”覃淮生大惊失色,生怕在电话里听到什么惊世骇俗的词汇,“我们没有权力强制让他就医的。
”
“那我明白了。
”宋明栖说。
覃淮生刚松了口气,就听电话那端继续说道:“我联系一下我从医的朋友,问问他有没有其他办法。
”
“……”
其实覃淮生负责和宋明栖对接已经有一段时日,但还是常常觉得这位宋老师的较真难以招架。
他偷偷听队长李诚阳抱怨过,如果不是上面施压,他不会求助侧写。
李诚阳是个老刑侦,对国外的这套犯罪心理理论很有成见,认为只有传统的地毯式走访和生物学证据才能锁定真凶。
因此他交代覃淮生,宋专家要什么配合即可,但不用被他影响侦办思路。
想到这覃淮生也不再多做反驳,只是客气道:“好吧,如果您还有其他可以进一步锁定嫌疑人的侧写,请随时和我联系。
”
宋明栖听出这就是暂且搁置的意思,便答应下来,挂断了电话。
他大学时就师从赫赫有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熊玺,跟随导师研判案件,到如今已有八年。
全国研究犯罪心理理论的不在少数,但真正有实际案件经验的凤毛麟角。
他协助破获过一些案件,大部分凶手并不像美剧里刻画的那样富有戏剧性,他们的原生家庭、教育背景、生活状况、身体疾病和犯罪动因紧密相连,心理不难揣测。
通过凶手在现场呈现的行为模式,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