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3/3)
停下来说话。
虽然说的话都是不着边际的,但总得说。
刚说完一个,又上来一个,谄着笑,客气地喊
秘书长好。
程一路只得停下来,再说一次不着边际的话。
张晓玉问谁啊?程一路说我也不知道。
一趟街走下来,大部份时间是和别人打招呼去了。
张晓玉从此再不喊程一路逛街,程一路也乐得清闲,好像有一年多没有正经地在街上走过了。
夜晚为程一路设置了最好的屏障。
没有人上来打招呼,程一路一个人轻松地往前走。
转眼就到了老街。
老街上透着淡黄的灯光,有几分古典。
街上虽然也有一些小摊子,但生意显然清冷。
白天各式各样的手艺店,都关门了。
只有门面关后的门板缝里,偶尔挤出几缕亮光。
这些亮光,程一路是熟悉的。
小时候,他喜欢晚上在老街上奔跑,借助的光亮就是这光。
不过那时候,街上人气旺些。
晚上,邻居们都到街上来沿门坐着,互相说话。
现在,没有看见一个眼,也没有声音。
只有不远处的江水声,隐隐约约地传来。
老街上的最初住户,大部份已经搬走了。
现在的房子,只有白天才发挥作用。
经营一些古玩,小工艺品,以及一些其它地方卖不到的商品。
像冥货,像各种手工锻打的农具,还有就是经营南州的一些传统小吃。
程一路边走边看,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在老街上晃来晃去。
再走一段,到了程一路自家的老房子。
程一路没有拐进去。
他知道那房子已经很老了。
去年,他曾来过一次,门前和院子里的草,足有一米多高。
屋要人气,一旦不住人,屋子马上就破了,旧了,败了。
这老街上,像程一路家的老房子一样的建筑,还有很多。
因此,当市委决定对老街也就是滨江大道改建时,程一路虽然心情复杂,但还是投了赞成票。
一个城市,每天都有一些东西在消失,也有一些东西在成长。
程一路走完了老街,又回头看了一眼。
夜色中的老街,浓重得像一幅泼墨山水。
他想,过不了多久,他就要以另一种身份,再次来到这老街,成为它的最后的送行者。
老街无言,但程一路心里的留恋,还是不断地弥漫了开来。
他走到江堤上,江风吹着,远处船家的灯火,照着江水。
江水因之更加浩淼,更加旷阔了。
程一路没有再从原来的路上往回走,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线。
南州城里的大街小巷,程一路都是熟悉的。
城市虽然在变,但基本格局还在。
这个格局,程一路是再熟悉不过了。
就像他小时玩的捉迷藏,角角落落都能找着。
程一路就这样找着走着,又看见市委宿舍门前的一大排大篷了。
篷子里透出的已经不再仅仅是灯光,更多的是食物的香气。
程一路的肚子也确实有感觉了。
他看看四周,就选择了一个没有顾客的红色的大篷,揪开门帘,走了进去。
他要了一份牛肉砂锅。
主人很麻利地点上火,然后在砂锅里放进作料。
十分钟不到,热气腾腾的砂锅就端上来了。
程一路很久没有吃过这样的砂锅了,还是程小路在家时,硬拉着他来吃过。
他喜欢吃。
可是平时,要说堂堂的市委常委
秘书长在街上吃砂锅,谁也不会相信,谁也不可能相信。
吃着砂锅,程一路突然想笑。
他觉得自己这回真正地平民化了,朴素的日子也有朴素的好处。
自在,快乐。
他慢慢地吃着,大篷的主人,显然没有认出他来。
这是程一路高兴的事。
他刚吃完,正要起身付帐。
门帘开处进来一个女孩子。
这女孩子一见程一路,立即笑开了,“
秘书长,哇,也在这儿小吃啊?”
“简韵”,程一路准确地叫出了简韵的名字,也笑了,说:“怎么?只准你们吃,我就不能吃。
怪事!”
“哪敢!只是看得少。
要是早知道,我扛着摄像机来了。
”简韵道。
“你这个……”程一路想说你这个孩子,但话到嘴边改了,问:“一个人?”
“一个人啊,刚从台里回来。
台里在加班搞专题。
”简韵说着坐下来,问程一路吃了没有。
程一路说吃了,她自己就要了一个青菜面。
坐在程一路对面吃起来。
程一路看着简韵。
简韵抬起头,看见程一路在看她,脸刷的红了。
程一路马上转过脸,准备告辞出门。
简韵却喊道:“
秘书长,你不请我吗?”
“这……”程一路没有想到简韵会说这样的话,立即停住了,迅速掏出钱包,付了简韵的菜钱。
简韵脸依然红着,只是样子更调皮了,对程一路说:“
秘书长,你是第一个请我的人。
”
程一路笑笑。
出了门,程一路想简韵刚才说的话,也许还应该有一个字,“
秘书长,你是第一个请我的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