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纵往免费阅读txt> 第七十回 藉慈力干戈化香花 悯众生经典传东土

第七十回 藉慈力干戈化香花 悯众生经典传东土 (2/3)



    三藏心惊道:“这是要掩军破阵也!”果见两方舞动纛旗,国王身先士卒,朝敌阵冲去。

    众将士亦紧随大王,持干挥戈,呐喊如雷,朝对方杀去!只见方圆数十里,万头攒动,刃锋寒天,一场血战迫在眉睫!唐僧只恨自己没有回天神通!急得跳脚,却也无奈! 唐僧正悲叹,猛见两国兵卒已对杀起来,未几,便见血溅如喷泉、脑瓜骨碌碌滚!又觑两国国王正在近处厮杀,先战一个回合,要打马再斗。

    唐僧不顾伤痛,狂奔过去,悲泣高叫:“两位大王,贫僧求你们息战则个!”梨波国王离唐僧略近,马吃一惊,竖起前蹄,几欲将国王掀下马。

    国王怒不可遏:“这秃髡,欲害寡人不成!速速闪开,刀剑无眼!”那罗奈国王马疾,飞驰过来,将三藏撞得连翻几个筋斗。

    两国王又乒乒乓乓战起来!四匝又有将士死伤。

    唐僧痛恨自己无能,跪在地上,抱头痛哭。

    倏然间,忽思起昨日在城东厢所睹情景,遂高扬双臂,仰面大叫:“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音菩萨..南无十方菩萨摩诃萨!速来显圣,止息杀戮!愿借诸佛菩萨慈力,叫那人人手中兵器,化作花枝!亲爱和睦,降临斯土!” 那双方大军,踊跃奔腾,杀声震天,只淹得唐僧叫声如蚊蚋微弱鸣叫。

     然三藏为救众生,不借舍身,一念虔诚,感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发大慈悲,俱来相助,使大法力,一瞬间将那二十万大军手中干戈,悉数化作鲜花! 刹那间,正腾挪呐喊、搏击厮杀的将士俱怔住了,一片阒寂。

    原来手中刀枪剑乾、斧钺槊锏均不见,皆变成了茉莉、素馨、芙蓉、玉簪、蔷薇、白莲、优钵罗花、须曼那花..那血肉横飞大战场,翻作姹紫嫣红花海洋!人人惊诧,持花不敢动弹。

    那两国国王,毕竟知晓底细,拨马朝唐僧驰去。

    三藏满面是泪,喜悦高叫:“诸佛菩萨显灵矣!”两国王敬惮,滚鞍下马,拜倒在唐僧面前,口称:“活菩萨,寡人多有冒渎!万祈宽宥!就依菩萨之言,协商分享佛骨!” 双方军士方醒悟是唐三藏使大众避免了一场生死劫难。

    人人挥花,热泪盈眶,欢呼不已,簇拥三藏进城。

    两国王遂入惠国寺,由三藏做中人,将灵骨舍利匀分了,皆大欢喜。

    又在佛前盟誓,两国永世结好。

    唐僧甚慰。

    诸事完毕,两国王争着要供养唐僧。

    唐僧道:“贫僧有何德才?只赖诸佛菩萨之力!——贫僧还要行路,就此告辞也!”两国王苦留不住唐僧,便要赠他车马侍从、金银缯绫,三藏坚拒不受,只领了一斋,辞别大众而去。

    过西门时,向守城的军士合十念声“阿弥陀佛”,讨了一枝优钵罗花,拈着出城去了。

     却道三年后一日,诸菩萨、罗汉、金刚、比丘、比丘尼..闻法堂钟呜磐响,俱聚于法堂狮子座下,东西敷座而坐。

    便见如来登座,大众合十唱赞: 南无本师释逝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微笑。

    大众唱毕,倾耳聆听,良久不见如来开讲,正纳闷间,忽听如来笑道:“观世音何在?”那日观音菩萨自雨海来也在座下,即起身拜道:“弟子在!”如来道:“你解我意否?” 观音道:“老佛嫌人不齐整,故此不讲!”那文殊、普贤道:“师妹言差矣,今日人皆齐了!”如来颔首道:“知我意者,观世音也!”开口道:“老僧委实在等一人,算算今日将至也。

    谁去迎他?”观音笑道:“弟子愿往!” 文殊毕竟智慧,叫道:“莫不是那金蝉子要来?”如来道:“非昔时金蝉子,已金蝉脱壳耳!”忽听大犹罗汉沙悟净拜道:“弟子..猛然间肚子疼,要去东司..”如来知他不愿见唐僧,便慈悲道:“你既然不适,可回禅房歇息。

    ”大犹罗汉闻言,忙谢恩离堂而去。

     且说观音引众比丘,持香花幢盖,迎出山门。

    俄顷,见山下一行路僧人,鹑衣百结,满面灰尘,正是唐三藏,步履艰难朝灵山行来,却被巡山金刚拦住。

    观音即遣比丘前去传佛旨,那金刚恭敬作礼,让唐僧进山。

    眼看近了,观音笑道:“唐三藏,如何今日才来!”唐僧正拾级而行,忽闻笑声,抬头见是观音,谎忙拜倒。

    观音道:“休要多礼。

    我奉如来佛旨,迎你入寺哩!” 众比丘遂抛花张幢,拥护三藏进寺院,入法堂。

    三藏诚惶诚恐,礼佛三匝,又拜倒在宝座前答话。

    如来道:“唐三藏,你还认得老钠否?”三藏道:“如来时时在弟子心问,如何不识!”如来称:“善哉!”问:“自弥河国后,你都行了哪些路程,可一一道来!”唐僧道:“弟子三年来孤行数万里,路上种种艰辛,不必细言,弟子诚心拜谒了佛祖诞生地迪毗罗卫城、得道之菩提伽那、常居说法之竹林、祇园、涅槃之娑罗双林..巡行礼拜,愈增信心,虽数陷绝境,修持不懈,遂能化险为夷,平安诣达灵山!” 如来道:“善哉!”忽问:“你还记得十世前之事么?”三藏懵懂不知。

     如来道:“你去大殿外莲池以水为镜,看看自己容貌依旧否?”三藏遵旨,出殿去莲他前,才要看觑,忽被如来使法力,将手一推,那唐僧便站不稳,跌进水里,弄了一身淤泥,挣着爬上来,好不狼狈!如来已率大众出堂,笑问:“你在池中触及何物?那水上又有什么?”唐僧恍然大悟,作偈云: 泥中白藕出水莲,出自淤泥而不染。

     十世烦恼十世修,一朝彻悟入涅槃!那唐僧苦行多载,终究“一步圆融无碍地,三空参透见真如”! 如来大喜,复入大殿,嘱迦叶引唐三藏去毗卢阁,传他真经。

    三藏得了大乘经典,悲喜交加,放声大哭。

    毗卢阁为之撼动。

    迎叶再三劝,方止了泪,回殿谢佛。

    如来道:“你半途虽有过愆,然梨波国舍生忘死救诸众生,功行无量!又不避艰辛,孤行万里,终适灵山,实属难得!老僧有心成全你得大功果,入佛圣位,我即着观世音菩萨护你速去长安,将经籍交付唐王,再返灵山受我敕封!”三藏拜道:“弟子诚谢如来恩典!然弟子先母及无数冤魂,尚受地狱之苦,亟待超度;一国众生,良莠不齐,善恶莫辨,须索教化。

    将真经轻付于帝王,只恐高藏于楼阁,无济于士庶。

    弟子愿携经回国,开场译经,使大法广播东土,叫人人生友爱心、绝贪欲念,积善混恶,禳灾法祸,岂不胜似我一身荣耀!”如来赞道:“好个慈悲悯世弟子!老僧便允你在长安译经弘法。

    二十年后,咱们师徒再会于灵山!” 如来遂着神象驮唐僧与经籍回长安。

    仍是观音送出山门,笑道:”在长安译经,休要学前辈鸠摩罗什,纳妥生子呵!”三藏微笑拜曰:“弟子不敢吞针①,焉能效尤!”辞别观音菩萨。

    观音立在石阶上嫣然一笑,道:“二十①吞针句——后奏时高僧罗什入长安译经。

    皇帝待以国师之礼,赐美女十名,逼令受之,罗什曾聚弟子,当代吞针,谓无我神通,不可效仿。

    以此止诫众人。

     载后,我仍在此迎迓!”目送三藏远那太宗皇帝夜间得一梦,知唐三藏将归,即传令宰相房玄龄率三公九卿、一应僧官翌日一早恭迎于西郊。

    神象午时降临长安城西。

    三藏下了象背,卸下经卷,共是六百五十七部。

    众官使华辇载了唐僧、经卷,前呼后拥人长安城。

    一城百姓拈香散花,挤在朱雀街上,争先瞻仰三藏神采。

    塞街充衙,盛况空前!唐僧油然思起多年前为取经潜逃出城时情景。

    今非昔比,不禁感慨万千! 那众官将唐僧接入弘福寺。

    一寺僧人都来奉承,询问西行经历。

    三藏道: “端的离奇曲折,容贫僧日后记载下来请诸位长老过引”翌年由三藏口授,弟子笔录,果成十二卷《大唐西域记》,详记一路见闻及诸国风土习俗、山川物产。

    至今传世。

    此乃后话。

     是日晡时,唐王召三藏入宫。

    抚慰之余,忽问起当年随行赵钱二校尉下落。

    三藏只道两人积劳成疾,途中暴亡。

    太宗信以为真,即传旨厚恤其家眷。

     叙说片时,又赐宴为三藏接风。

    席间唐王闻三藏一路所经艰厄困苦,十分钦佩;请教佛理经义,又聆其言辞隽永、见解警辟、愈加叹服。

    遂诚心请三藏脐身卿位,共谋朝政。

    三藏力辞道:“贫僧无所求,只愿开译场翻经。

    还望陛下成全!”太宗皇帝慨然应允,着房玄龄在全国选通梵文晓经论高僧入译场为“证义”、“缀文”①等,辅佐三藏;又备齐“笔受”、“书手”②一应人员;译场所需一切用品亦由朝廷供给。

     万事咸备,“译主”三藏即开场译经。

    先于弘福寺,后又移居慈恩寺翻经院。

    先后主持译出各类经籍七十五部,计一千三百余卷。

    使大乘经典在东土广为流传,皈依向善者日众。

    太宗皇帝在世时,对法师极为推崇;三藏译出《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后,他欣然作《大唐三藏圣经序》,褒赞法师取法、译经功绩。

    序云: ..我僧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

    幼怀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长契神清,先包四忍之行。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超六尘而迥出,使千古而传芳。

    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

    思欲分条振理,广彼前闻;裁伪续真,开兹后学。

    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

    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穷尽异邦,询求正教。

    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

    探赜妙门,精穷奥业..译布中华,宣扬胜业。

    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

    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湿火宅之千焰,共拨迷途;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恶回业坠,善以缘升。

    升坠之端,惟人自作。

    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染其叶..方冀真经传布,并日月而无穷;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也欤! 三藏回长安第二十年早春,译毕《大般若经》不久,于玉华寺溘然长逝。

     据寺僧说法师寂灭时,曾闻天上一派仙乐,悠扬悦耳;又见半空祥云蔼霭,多时才散。

    一准是菩萨仙圣迎法师赴灵山成佛也!消息传出,长安城中无人不信。

     1988.5—1993.8草稿 1993.9—1994.9稿 ①证义、缀文——为译主的高级助手,负责校勘译文辞义与文稿润色。

     ②笔受、书手——为译场一般工作人员,负责记录译主口授的译文与誊清文稿。

     1994.10—1995.9二稿 1995.12—1996.3三稿 后记 八年前春天的一个清晨,窗外阳光明媚,丁香婆娑。

    我伏在书桌上写下《新西游记》的第一行字。

    时光流逝,转瞬八载过去。

    唐三藏终于到达他心中的灵山。

    我呢? 书稿写出后,有记者问我,是什么触发了我“突发奇想”,要重写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喜欢这部小说。

    上小学时就读过少年版的《西游记》,看得废寝忘食。

    成年后重读,感觉便不同了。

    我当然还是非常喜欢她;以至于愈喜欢,愈不能容忍她的缺点。

    小说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残酷,却又幻想“乐土明君”;歌颂孙大圣的反叛精神,又让他“知悔皈依”.. 《西游记》思想性方面的“问题”,或可归之于原著者的“时代局限性”。

     今人似不应苛求。

    但作品的最大不足还是在形象塑造上。

    在这方面,《西游记》与略先问世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情终 离婚后我和他成了国民cp 星星为何无动于衷 烈酒入喉 放不下 眼泪酿 方寸 卡哇伊也是1吗?[娱乐圈] 老公你说句话啊 六零年代白眼狼 总裁的混血宝贝 不息 明星猫[娱乐圈] 怀了总裁的崽 夕照 发动机失灵 跌入温床 春生 小星星 情敌 小镇 循规 对家总骚不过我 成了死对头的“未婚妻”后 卖腐真香定律 红楼大贵族 浪漫事故 过分尴尬 离婚后我和他成了国民cp 全员黑莲花 怀火 放不下 眼泪酿 夏日长 单恋画格 网恋同桌 班长,请留步! 鱼游入海 小可怜在娃综成了大佬团宠 游弋的鱼 小镇 是夏日的风和夏日的爱情 不差钱和葛朗台 我到底上了谁的婚车[娱乐圈] 情敌暗恋我 爱不可及 独立日学习计划 撒谎精 穿女装被室友发现了怎么办 悲惨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