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天行有道小说> 第51章 . 拜见 她不该担心纪雨宁,应该担心自家……

第51章 . 拜见 她不该担心纪雨宁,应该担心自家……(1/3)

纪雨宁倒不是存心怠慢,是压根想不到还要去拜访琼华宫。

    当初眉娘见她,那是妾见主母,份属应当,她跟石景兰算怎么回事? 太客气了不妥,太恭敬似乎也不对,横竖宫中时日长久,要见面总能见上的,何必急在一时。

     何况楚珩也没有放她离开的意思,打从她进了承乾宫,他就跟只叭儿狗不住地在她身边转来转去,一刻都不得闲。

     用完晚膳,两人便如常安寝。

    因天越发冷了,不便时常沐浴,纪雨宁只简单用热毛巾擦了擦,怕身上有味道,本来想赶他走的。

    结果楚珩用那双大狗般的眼睛可怜兮兮一望,纪雨宁便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只好将就着歇息。

     她有点认床的毛病,因换了地方,闭着眼总是东想西想,怎么都泛不起困意。

     只得再睁开,却发现一旁的楚珩也是神采奕奕,纪雨宁无语,“原来你也没睡。

    ” 楚珩坦言,“兴奋得睡不着。

    ” 再想不到能有这番奇遇,去了皇姐府上避暑一遭,就遇见了佳人,还如愿将这朵奇花采撷回来,简直像撞大运。

     纪雨宁也觉得挺巧的,倘若楚珩并未出现,或许她不会这么快就下定决心与李肃和离,和离了也未必会找上他。

     一个单身女子,在外过着孤苦流离的生活,说不定已经被卖入烟花了。

     黑暗里,纪雨宁隔着棉被拥抱住他,温声道:“我也是,很高兴。

    ” 楚珩碰了碰她的头发,小声道:“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便把自己在扬州那段遭遇改头换面娓娓道来,当然,加了点小小的变动——不过是将身份换成寻常的书生小姐。

     纪雨宁听得直皱眉,“这姑娘也太糊涂了,三更半夜地翻墙来见她,不是登徒子是什么?不说立刻报知巡抚衙门,也应让双亲知晓才是。

    ” 楚珩讪讪道:“许是两情相悦也说不定……” “那就更不应该了,真爱一个人,更应保全对方的名节才是。

    ”纪雨宁淡淡道,“依我看这位也傻得很,那姑娘若真对他有意,也不会立刻改嫁他人,看来皆是一厢情愿的臆想。

    ” 楚珩艰难道:“其中或许有什么苦衷也说不定。

    ” 纪雨宁匆匆定了亲,还举家搬离,弄得他措手不及——他料定里头有何隐衷,但,为何不能好好跟他说明呢?若是因那一夜的事,他大可以负责的。

     纪雨宁并不知这故事是针对自己,她早就习惯遗忘过去,只向前看,年少时的无知与轻狂,都使她羞于提及,反正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聚首了,就当是一场梦吧。

     人的勇气总会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换做现在,她断不可能做到当初那样决绝,牺牲自己,以免成为另一个人的负累,只有小女孩子才干得出这种傻事。

     楚珩轻轻抚摸她柔弱无骨的手背,原来这么久过去,她根本从未变过。

     尽管口口声声说自己冷心冷情,可几个月前得知有身孕时,纪雨宁仍选择一力承担。

    幸好现在的他已有了足够的能力来呵护她,不必再为假象所蒙蔽。

     老天爷待他是宽厚的,兜兜转转,他们还是走到一起。

    楚珩轻吻着她的手臂,心里奇异地安定下来。

     * 浅浅打了个盹,虽然未能深眠,楚珩还是按照固有的时辰钟醒来。

     郭胜早预备着为主子穿衣,见他进来,楚珩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三年后必死?模拟修仙,启动! 剑来:开局截胡宁姚,我成了魔道巨擘 逆水行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全职武神 斩邪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某某宗弟子修仙日常 族谱太厚怎么办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 手握剧本后,龙傲天竟成我小弟 江湖第一刺客诈死之后 我,贾府孽障,但贾府也不当人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聚宝乾坤碗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大乾风云起苍穹 铜镜约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五年必死?修仙模拟器,开!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如何报复一个炉鼎 重生之都市仙王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手握剧本后,龙傲天竟成我小弟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云起惊鸿客 无妄仙君 替弟从戎成将军,全家跪求我原谅 开局被捉奸,从小吏到权倾南北 从综武世界开始逍遥诸天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都市最强战神 灵气复苏:全民海克斯 水浒之往事随风 异界纵横之我在江湖搞发明 签到修仙:我在青城山躺成剑仙 抱歉了小师弟,伤害男人的事我做不到! 小宝寻亲记姜妙 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