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本源核心的平衡交响(2/3)
工具形态(分);陈念星站在星际地图前,双手绘制的平衡线将各星系连接(合);星遥站在两人中间,双手分别触碰分与合的能量流(转化),三人的身影在银红色光带中形成“分-合-转”的循环(平衡的完整过程)。
图腾的基座刻着“本源平衡元则”:“分是为了更精准地平衡,合是为了更全面地平衡,转化是分与合的桥,三者循环,平衡不息。
”基座下方的注释源自陈昊的笔记:“就像修机器,先拆开看哪坏了(分),再装起来让它转(合),拆拆装装,机器才能一直好用。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十一个平衡挑战来自本源核心的“失衡风暴”——这种风暴会分解宇宙的平衡法则,使各星系的平衡维度相互冲突(如混沌星系的秩序干扰和谐星系的个体自由),导致星系间的平衡链断裂。
星遥在全息沙盘里模拟解决方案时,“本源二号”的生态舱浮现出老机床的“本源防护形态”:机床的各部件既保持独立功能(分),又通过主轴紧密连接(合),任何部件的异常都会通过主轴传递预警(整体感知),主轴则能根据异常类型调动对应部件协同修复(分合协作)。
“这是‘分合协同法’!”星遥指挥飞船向风暴发射“本源齿轮”,齿轮的轮齿可分解为各星系的特色齿形(如混沌齿、和谐齿),又能迅速组合成完整齿轮(本源形态),转动时释放“平衡归元波”——每转动一圈,就修复一条断裂的平衡链,同时强化分合转化能力。
齿轮在风暴周围形成银红色防护圈,圈上的每个节点连接着一个星系的平衡核心,节点间的能量流显示“协同指数”(星系间的平衡配合度),当指数过低时,节点会投射陈昊车间的“协作案例”(如师徒分工修复机床)。
星际贸易港的“平衡因子”在本源核心衍生出“本源食物”。
这种食物由所有星系的特色食材融合而成:地球的谷物提供基础能量(本源根基),星核的果实提供能量转化能力(分合动力),各星系的特殊食材提供对应平衡维度的营养(如混沌星系的食材增强适应力),食材在烹饪过程中先分别处理(保留特色),再融合烹饪(形成整体风味),最终的食物既包含各星系的味觉记忆(分),又有全新的统一口感(合)。
食物的餐具是“分合套装”——基础盘体是本源核心的能量材料(合),配套餐具则是各星系的特色餐具(分),既方便整体使用(合),又能根据需求单独选用(分)。
贸易港的新规则规定:交易采用“分合模式”——先明确各星系的独特需求(分),再制定统一的交易框架(合),交易完成后,双方的意识水晶会同步记录“分合协同度”(既看个体需求满足度,也看整体效率),度高者可优先获取本源核心的“平衡能量”(终极资源)。
陈昊的车间在接收到本源核心的“本源平衡符”后,工具们组成“分合生产线”。
各星系的特色工具(如混沌扳手、和谐螺丝刀、虚实双态扳手)在银红色能量流中协作:需要精细操作时,工具各自独立工作(分);需要整体加工时,则组合成多功能工具(合),加工过程中保持“分三秒合两秒”的节奏(分合平衡)。
最令人惊叹的是“本源螺栓”的诞生——螺栓的螺杆可分解为各星系的标准段(如地球段、星核段),适应不同星系的安装需求(分),螺帽则是统一的本源形态(合),确保所有分解段能完美组合(合),螺栓的强度在分与合状态下保持一致(分合等效)。
螺栓头部刻着三代使者的本源感悟:陈昊的“拆得开装得上,才是真本事”,陈念星的“看得细顾得全,方为平衡道”,星遥的“分合自如,平衡自成”。
当螺栓安装在机床主轴上时,车间的设备突然进入“本源模式”:加工的零件既符合各星系的特殊标准(分),又满足宇宙通用规范(合),每生产十个零件就自动切换一次分合模式(保持灵活)。
空间站的平衡菌在“失衡风暴”的科考任务中,展现出“分合协同”能力。
当风暴分解平衡法则时,元初菌群会先分解出对应维度的菌群(如双态菌群应对虚实冲突)(分),解决后迅速融合(合),融合时会保留各菌群的经验数据(分合相生)。
防护盾的银红色能量流随风暴强度变化调整分合节奏:风暴较弱时,保持稳定的分合循环(常规模式);风暴强烈时,加速分合频率(增强响应)。
有位宇航员在日志中写道:“这就像陈昊修机床——他先拆开机床看哪个零件坏了(分),换好零件再装起来试机(合),试机时发现新问题再拆开调整(再分),直到机器完美运转(最终合),这种分合循环就是平衡的过程。
”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