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陈锦莹获得厨王(2/3)
港城可以吃到味道更好的赛熊掌,我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吃熊掌?”
看到这里,陈德祥摇了摇头:“熊掌自古就被誉为八珍,更是满汉全席首位大菜,鲁菜大厨不会料理熊掌,就算不得顶级大厨。
说牛蹄胜过熊掌,就过了。
没有膻味的熊掌丰腴之味,哪里是牛蹄可以比的?”
“那会不会日本的那个厨子,做熊掌的本事,不如锦莹?”三太太问。
“肯定是,当年我做熊掌在北平说第二,无人敢称第一,锦莹……”
陈德祥说不下去了,当年他本不愿意把这个本事教给女儿,奈何儿子学不会,只能教给女儿。
女儿把他的手艺全学了去,他是希望她撑起德祥,最终女儿等老二一走,立马离开台北,去了宝华楼。
电视里评分出来,虽然锦华的这道素红烧肉,色香味都好,但是在陈锦莹的白扒赛熊掌面前,还是略逊一筹,陈锦莹领总体已经领先,只剩下一道羹汤,一道主食,张大厨很难超越了。
本以为就是这样的比分差距结束比赛,汤品阶段,陈锦莹做了一道传承了上千年的洛阳燕菜。
屏幕上,吴志海从冰箱里拿出冷冻过的冬瓜丝,陈锦莹将冰冻的冬瓜丝放入水里化开,开始介绍这道菜的来历。
“相传武则天称帝时,洛阳长出三尺高的白萝卜,御厨以萝卜切丝制汤,形似燕窝,故得名'燕菜'。
”她边讲边把冬瓜丝攥干水分,放进碗里。
“但是我记得做洛阳燕菜,萝卜丝需要九蒸九晒,方才能入味。
”金先生说道。
陈锦莹在挤干水分的冬瓜丝里加入高汤,让冬瓜丝舒展。
“确实有这个说法,陆大厨认为萝卜丝经过蒸晒之后,萝卜的风味过重了。
所以陆大厨用味淡的冬瓜做。
他在上一届比赛中用冬瓜丝做了素燕窝,他认为还是有缺点,冬瓜没有经过蒸晒,水分过多,冬瓜味道冲淡了高汤的味道。
宁宁建议我们把冬瓜丝放进冰箱冷冻,冷冻之后冬瓜里的水分结成冰晶,再化开,就能得到多孔的冬瓜丝。
原理可能跟东北的冻豆腐有点像,就能吸收更多高汤,还保持新鲜冬瓜的味道。
”
等冬瓜丝吸了大部分汤汁之后,陈锦莹再拌入淀粉,把冬瓜丝放入蒸箱去蒸。
十来分钟后,这冬瓜丝果然如燕窝一般晶莹剔透,她取带盖汤碗,将冬瓜丝铺在底部,用火腿、鸡蛋皮、牛肉,红萝卜,帝王蟹腿肉和黄瓜切成的丝依次码在冬瓜丝上面,盖住冬瓜丝。
最上面陈锦莹用鸡蛋皮做了一朵黄花红蕊的牡丹花。
吴志海已经烧开了高汤,他过来将高汤缓缓倒入汤碗里,陈锦莹说:“这道菜听我二哥说,曾经被用来招待加拿大总理。
”
张大厨那里没那么精彩,只是把灶台上的火给关了,但是揭开锅盖的一瞬间,屏幕里立刻有观众叫起来:“好香啊!”
他用勺子撇去锅里的油脂,直接举手:“南京文武鸭汤,上菜。
”
镜头对准汤锅,一锅汤里半只白鸭,半只烤鸭。
“论吃鸭子,南京人并不比北京人差,甚至更喜欢吃。
”杨裕合介绍,“南京的烤鸭向北,成了北京的烤鸭,向南成了广式烧鸭。
北京的鸭架汤,用猛火炖煮,用烤鸭鸭架炖出乳白的浓汤,文武鸭汤则是新鲜的鸭子和烤鸭,寓意白脸文官,红脸武官,用小火慢炖四个小时,炖出一锅鸭汤来。
”电视里评委介绍。
这道菜,陈锦莹的洛阳燕菜工序复杂,而且调味也更胜一筹,分数进一步拉开,陈锦莹已经锁定本届厨王。
但是最后一道主食,两家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