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形势其实与古勒山之战时颇为相似,同样来势汹汹,同样一盘散沙,杨镐这个文官,搞不定这些武将。
不同之处在于明军作战经验更为丰富。
努尔哈赤打算沿用古勒山之战的办法来对付明军,可心中难免没底,要知道这次战斗非同小可,一着不慎,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金有可能夭折而亡。
大明朝也知道这一战非同小可,在国家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集中人马决一死战。
努尔哈赤考虑再三,便征求谋士范文程的意见。
努尔哈赤提议:“咱俩把各自的计策写在纸上,看看是否想到一块儿了?”
范文程点头表示同意。
随后,二人亮出写下的计谋,果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纸上都写着“任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正是古勒山之战时集中精力各个击破的计策。
二人大笑不止。
就在努尔哈赤准备传达命令时,探马来报:“报大汗,西路军杜松带领部队正向赫图阿拉城进发。
”
努尔哈赤和范文程相视一笑。
范文程躬身说道:“大汗,想不到杜松立功心切,竟比其他三路人马先赶来了。
”
努尔哈赤哈哈大笑道:“来的正好,那就先消灭先来的这一路!”
随后,努尔哈赤叫来儿子代善和皇太极,低声嘱咐一番,让二人依计迎战西路军。
最后,又命安费扬古带领一队人马,监视其他三路明军的行动,与努尔哈赤保持信息联系。
话说杜松为抢头功,冒雪急行百里,抵达浑河后,才发现自己运载箭支的辎重部队被甩在了后面。
可他不管不顾,马不停蹄地带着先锋部队继续往前赶。
半路上还攻克了两座小寨,这极大地鼓舞了杜松的斗志。
三月初一,天放晴,当其他三支部队刚开拔时,杜松的大军已然来到了萨尔浒谷口。
参谋建议守住谷口,这样一来进可攻退可守,杜松点头同意。
查看地形后,杜松留下两万人马守住萨尔浒谷口,自己则率领一万人马进攻女真族据守的吉林崖。
杜松这一分兵,便注定了他的败局。
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