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1)(2/2)
夫妇携女儿走进寺里,意外地受到觉明款待喝茶。
那位老者约在六十岁上下,面容清癯,神态高贵;女儿则三十出头,面容清秀温婉,气质优雅。
进到寺来,老者并没像大多数香客那样对着石佛顶礼拜谒,而是驻足在大殿两侧的楹联前细细观赏,诵读有声,并频频颔首。
聚三五名流斫脍衔杯,问世间何物是愁几时才老?
破万千尘劫煮茗焚香,听园内佳花如笑好鸟频啼。
“好联!意境颇佳,然而平仄略有不合。
”他对跟在身边的女儿说,“名流与尘劫,衔杯与焚香,都犯失对之忌,且老与啼两个字词性不对。
”
正待离去,佛龛后转出觉明,稽首为礼:“施主请留步,愿借禅房叙茶。
”
老者回礼,一家三口随觉明转入后堂。
觉明亲手给客人奉上茶盏。
老者吹去浮茗,轻啜一口,道声“好”:“峨嵋雪芽?难得在这山里喝到这般好茶!”
“施主差矣,有道是天涯何处无芳草?此乃老衲将普通龙井亲手加以炮制,佐以香料而成,不过其味道香气绵长,不逊于峨嵋雪芽、庐山冻顶而已。
”
两人说起大殿楹联,觉明说是一个弟子张南山来看望自己,临走时为寺里撰的。
“施主似也向往采菊南山之乐,不过以老衲浊眼,施主应该是秉政中枢之人,虽想布衣草履躬耕垄亩,恐怕也难以如愿。
”
老者笑了,看了女儿一眼,并未对觉明的猜测表示可否,却反问道:“长老腰干挺拔,气度威严,一举一动颇合章法,想必早年有过戎伍经历?”
觉明点头:“施主所言不差,不过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休再提它。
”
说罢取出签筒,请客人拈上一卦。
老者想想,说,还是测个字吧!于是觉明取来文房四宝,老者提笔,略加沉吟,写了一个大大的“民”字。
觉明接过字,注视老者良久,感叹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老衲这些年为无以计数的人求过卦测过字,施主是唯一一个关注这个字的人。
有官如此,苍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