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后备”之惑(2)(2/2)
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
但是,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
四、他们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必须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
而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专横跋扈,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不讲道理,实行个人独裁。
五、他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而绝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文过饰非,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应该说,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称得上是高瞻远瞩,甫一立国,便想到长治久安问题,尽管这五条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直到今天仍不失为一个执政党自身建设不能或缺的圭臬。
后备干部制度不能说不好,但具体执行却弹性非常大,“备而不用”是最常见的现象。
导致这一状况有多方面原因。
按照规定,后备干部必须“一岗双备”或“一岗多备”,就是说一个岗位要储备最少两个后备人选,为的是可以互相比较,以资优中选优。
不管是“双备”还是“多备”,最终能走上所备岗位的毕竟只能是一个人,那么余下来的一个甚至是多个后备人选往往就空欢喜一场,这些淘汰下来的人中,真正被提拔到其他岗位上使用的少之又少,因为其他岗位同样也备好了多个人选。
再者,干部任用的“人治”痕迹久治不愈,说是长期储备,长期考察,择优使用,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在各地各级官场普遍存在。
这一任领导选定的后备干部,如果不能在这一任领导手下得到提拔,换了新领导来,这些后备干部基本上就没“戏”了。
而且糟糕的是,大多数新领导都不愿意再把前任的后备干部重新“备”起来,他们也要选择自己中意的人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后备干部不仅不是件荣耀的事,反而成了包袱,甚至成了罪过,不但新领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