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根这家人(一)(3/3)
完程芳的意思后,就说快坐,叫李根和他姐夫喝几杯,李根二话不说,叫爱人程芳到厨房拿来碗筷,自己就把带去的茅台酒打开,先给姐夫、姐姐各斟上一杯,自己也斟上一杯,问了问外甥们可喝酒,都说不喝,便把酒瓶递给了程芳,示意她也斟一杯,程芳一看,不喝肯定不行,就说你们先喝,等我把几个孩子的压岁钱发了再和你们喝,李根说好吧。
几个孩子听说舅妈要发压岁钱,一个个高兴的离开了桌子,快快地围在了舅妈面前,程芳把四个孩子领到另一间房屋,打开皮包,给每个孩子一个大大的、厚厚的红包,孩子们高兴坏了,也不回到座位上吃饭了,都跑出去玩了,闫峰见状也没有喊孩子,等玩好了就会回来吃饭的,心想一定是拿着舅妈给的压岁钱,到堂兄堂弟堂妹那里显摆去了,这就是孩子们的天性。
此时,李根站了起来,毕恭毕敬地给姐姐、姐夫说,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我们一家的关心照顾和帮助,我敬你们一杯,说完,头一仰将杯中酒一口干了。
李根右手拿着酒瓶,走到姐夫身边,请姐夫、姐姐也将酒喝掉,此时姐夫也站了起来,左手端着酒杯说,好好干李根,你没有让姐夫、姐姐丢脸,县直机关及城关镇领导,只要见到我都说你的饭店经营的好,从不欺客宰客,诚实诚信经营,都非常佩服,就是挣了几个钱,也是汗水钱,也是干净的钱,说着将酒杯和姐姐的酒杯碰了一下,干杯,有这样的弟弟、弟媳,我和你姐姐脸上有光。
程芳给孩子们发完压岁钱,走进洗手间洗了洗手,就回到座位上,看到她们三个都站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左手端着酒杯,右手接过李根的酒瓶说,姐姐、姐夫,你们喝了几杯了,我补上,说着将自己的酒杯倒满。
姐夫说,只喝一杯呢,在等你吗。
程芳说那好,我就补一杯,说着就将一杯酒喝了下去,继续给姐夫、姐姐、李根斟酒,自己又倒了一杯,程芳端起酒杯站起来说,我敬姐夫姐姐一杯,大恩不言谢,我和李根能有今天全仰仗着你们,我先喝为敬了,李根见状,也端起酒杯一起喝了起来。
很快一瓶酒就喝完了,李根想再开一瓶的,姐夫说,今天是年三十,除夕夜,马上要看春晚了,酒就这样吧,等你们从老家回来我们再喝吧。
程芳见状就说好的姐夫,你和姐姐还有几个外甥吃饭吧,我和李根已经吃过饭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姐姐和姐夫把她们俩口子送出大门,回来继续吃饭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年初一早上,李根夫妻俩起来的很早,收拾整理要带的礼品,李根看了看时间,已经六点了,就打电话给一个好朋友,问他起床没有,说今天我们全家要回程芳老家,请他辛苦一下,朋友说没有问题,等我吃过饺子就开车过去,李根说来我家吃吧,饺子你嫂子快下好了。
朋友立马答道,好的,马上到。
李根的朋友姓王,叫王高。
平时李根就喊他王老弟,他家是做烟酒批发生意的,生意做的很大,效益很好,家里有三部汽车。
李根饭店用的烟酒等基本都是他家店的,他和李根关系也非常的铁。
孩子们听到汽车喇叭声,都快速起床洗漱,大家吃过早饭,看看时间已经七点钟,就准备出发了。
从县城到程芳老家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且路况不是很好,正常行驶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
年初一的早上,太阳刚刚冒出地坪线,县城的大街上空无一人,异常安静,偶尔听到周围农村放鞭炮的声音。
王高上车发动汽车,呜呜地响声,惊扰四邻。
李根一家六口快速上了车,她们一行七人,开着中巴车子,一路西行,向程芳老家驶去。
冬日初升的暖阳,从车子后面的玻璃窗照进车厢,很是温暖。
因今天起的早,加上车厢温度适宜,听着和谐的音乐,大家都纷纷欲睡。
大女儿李艳,今年十五了,读初中二年级,成绩一般。
李艳把头靠在妈妈程芳的肩旁上甚是舒服。
那个时期,但凡家庭经济状况好点的孩子,都不愿意刻苦学习,李根家几个孩子也不例外。
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好。
好在去年李根他们生产队的地被县里征收了,李根通过关系,借征地转户机会,将全家户口由原来的农调粮,蔬菜队户口转为了城镇户口、商品粮供应,这是历史性的转折,全家都是城镇户口了,孩子只要高中毕业或者初中毕业,就可以参加县里各个单位的招工,进入国营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上班当工人了;如身体合格,当上三年义务兵回来,就可以享受安排工作。
党政机关、工商税务、公安交通、金融单位、供电、邮电,移动保险,烟草铁路都可以进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的退伍安置政策是按“系统分配,包干安置”,任何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政府下达的安置任务,涉及到国防建设,是政治任务。
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就业渠道,所以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就不大,加上家长们天天忙做生意,也顾不上子女的教育问题。
大女儿问妈妈,我们家可以买辆汽车吗,每年回姥姥、老爷家也方便些,妈妈程芳扭头看了看女儿,说你问问爸爸。
女儿用手拍了拍坐在副驾驶位上的爸爸左胳膊,爸爸正在和王高叙话呢,问女儿什么事情,女儿说,你问问开车叔叔,现在买一辆汽车需要多少钱。
实际上李根早就想买一部汽车了,家里也是要用车的,雨天雪天也可以接送来饭店的客人,好朋友们星期六、星期天要用车也方便,买一辆汽车,也非常有必要。
王师傅说,现在要是买车就买上海大众桑塔纳,价位也就十万吧。
李根听后,回头看着女儿说,桑塔纳可行啊。
女儿回答道,我又不懂汽车。
要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每月的工资就几十元钱,一年收入都不到一千元,花十万元买私家车,那是什么概念。
当时,县城除了少数做生意的有点钱,搞工程的老板们家里有汽车,还有少辆出租车算是私家以外,很少再有家庭购置汽车了。
女儿说可以啊,颜色吗,我来选,最好是玫瑰红,买车时我也要去看看。
春节过后,李根与爱人程芳商量,选个星期六,孩子们不上学,就安排好朋友王高开车过来,带着女儿、外孙闫涛司机就前往附近的HF市四S店,选购了一部红色桑塔纳,车子颜色是女儿定的,说红色的喜庆。
顾了自己的外孙闫涛帮开车,每月工资一千元,吃喝在饭店,顶机关工作人员一年的工资。
汽车天天就停在美美大酒点门口,很是气派。
闫涛也十分勤快,每天都把车子洗的干干净净,车窗玻璃擦的锃亮锃亮的。
车子的调度权由老板娘程芳负责,加油、保养、维修、保险、闫涛的工资等。
闫涛天天开车送接来饭店吃饭的贵客,这样以来,对饭店的生意非常有帮助。
节假日,县直单位有关人员,想借用车,只要车子在家,程芳都满口答应,且从来都不收任何费用。
闫涛不管回来的多晚,都会把车子开到李根家,停在小洋楼门前,自己才步行回家,天天如此,在县城李根算真正的有车家族了。
喜欢小王的彩票人生请大家收藏:()小王的彩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