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根这家人(十六)(2/3)
创作新人奖。
刘部长听后,更震撼、震惊了。
大家也都震惊了。
刘部长问李根现在几点了。
李根说六点十分。
刘部长说这样,你把大哥大拿来我打个电话,李丽你回家把发表的文章拿到饭店来。
大家都不知道刘部长什么意思,但都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
刘部长把电话打给了县报社孔辉社长,接通后,刘部长自报家门,我组织部刘鹏,问孔社长吃饭没有。
孔社长一听是组织部刘部长的电话,忙说我还在单位搞材料呢,有什么事情,请刘部长指示。
刘鹏说,你现在到美美大酒店吉祥厅来,马上过来。
说完挂断了电话。
李丽下楼看到哥哥在大厅和小水姐叙话,看到她们那亲密的样子,李丽心里很不舒服。
就说哥开车送我回家一趟,哥问什么事情啊,李丽说,上车给你讲,快点吧。
李丽走出饭店大厅,街道上已经是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商铺,霓虹闪烁。
这个时间,县城的街道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人,汽车一路畅通,很快就到家了。
李丽打开大门,飞快地上了二楼,进入自己房间,随手拿起文件袋,里面全是发表过的文章,便下了楼,锁好大门,拉开车门坐了进去,叫哥哥开车回饭店。
整个动作非常的麻利,不是训练有素的军人,是做不到的。
哥哥知道了刘部长要看妹妹发表的文章,肯定与将来的安置有关,也就不再多问了。
李丽回来走近吉祥厅,看到刘部长正在和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同志在谈话。
李丽手拎着一个精致且非常漂亮的文件袋,悄悄走到母亲身边。
刘部长用余光看李丽回来了,就招呼李丽过来,并将孔社长介绍给李丽认识。
孔辉社长,男、现年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偏瘦,头发稀疏,少许白发飘落在黑发之间,脸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
他听到刘部长给他介绍李丽,便站了起来,打量了一下全身着军装的李丽,看到李丽的眼神是如此的从容,便伸手与李丽握了握。
刘部长接过李丽的文件袋,打开后,拿出一部分递给了孔辉社长,他们看到了李丽在各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甚是震惊,没有想到小小的年迹,居然有如此的成就。
尤其看到在北京日报副刊发表的小说《首长下基层》,文笔流畅,寓意深刻,对首长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惟妙惟肖;散文《春之声》,将春天即将来临,从各种植物、动物在感知春风吹拂时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是如此的生动,可爱。
联想到我们人类,对四季的感悟,对人生的认知,对春天的畅想,的确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在座的都知道孔社长是个文人,他的文章大家都读过,有了他的首肯,没有人敢说不好。
刘部长认真地看了一部分后,问孔社长,李丽的文章如何。
孔社长边看边赞叹,人才,绝对的人才,前途不可限量,在我华夏大地上,一颗文坛新星即将升起!刘部长没有想到,孔社长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刘部长扭过头,问李丽,对明年自己的安置有什么想法。
李丽面向刘部长,笑了笑说,我想进文化单位工作。
这时,民政局的张局长说,没有问题啊,每年县电视台、文化局都有安置任务的,想到那个单位,给张叔叔说一下,我来记下。
便叫服务员拿来纸笔。
刘部长用手示意张局长不急。
便问孔社长,你什么意见。
孔社长听到刘部长问自己,立即明白了。
自己三天两头找部长要人,这人才就在眼前,我怎么能放过呢。
激动的孔社长站了起来,问刘部长,这个李丽我要了,您同意吗?领导!看样子在请示刘部长。
刘部长又问了问李丽及她父母亲,都什么意见,李根和程芳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都尊重孩子的意见,听李丽自己的。
李丽看了看父母,最后把目光落在刘部长脸上,向刘部长身边移动了两步说,刘伯伯,我听您的安排。
此时,刘部长站起来,大声说道,此事就这么办了,张局长负责拿安置计划,孔社长负责接收使用,开席吧,我们都饿了。
说着招呼大家落座,刘部长自然坐主位,张局长比孔社长要大几岁,安排在刘部长右边,孔社长在刘部长左边就坐,其他人都围着圆桌依次落座。
李根安排服务员起菜,李宏负责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