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根这家人(十九)(1/3)
李根这家人
李丽和夏颖下了楼,往自家饭店方向走去。
上午已经快到十一点了,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街道上仍然看不到车辆与行人,马路两旁的商铺,冷冷清清,没有什么生意。
夏颖听李丽和她聊过,这个县是上世纪六十年中叶,由周围四个县边远、且落后的乡镇划拨拼凑组建的,建县刚刚三十年。
县城之所以设在这里,是因为这个地区非常乱,主要是为了加强管理而设,根本没有考虑以后的经济发展。
从六十年代建县到现在,县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纵横两条马路不宽又不长,一眼就能望到底。
连南方省、市的一个乡镇都不如。
仅有一个火车站,每天也只停靠几辆火车,上下人少的可怜,什么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说一流都不流。
到目前为止,全县没有一家像样子的企业,仅仅只有一个水泥厂,有近一百名员工,且效益还不好,因为只能生产低质的325标号水泥,所以发展的非常慢,一度被评为国家级的贫困县。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看似安逸,悠然恬静,长期下去,势必养成一种惰性,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没有激情与活力。
整个县城看不到生机,呈现原始生活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想到这些,难怪李丽一心想到省城工作,如果把她留在这个小县城里工作、生活,她的认识、眼界与格局,必定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李丽陪着夏颖,步行大约十分钟,就到自家饭店了。
本来夏颖说,要开车子的,可李丽说,夏姐不是想转转吗,我给你当向导,看看我们县城的风光,也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你下一步的乡土文学创作,提供必要的素材,还是步行吧,反正也不远,开你那宝马车子太显眼了,全县也没有一辆。
夏颖说,入乡随俗吧,听你的。
当她们姐妹俩走进大厅,李丽看到母亲正在招呼客人,李丽喊了一声妈,程芳寻声望去,见是女儿和另一位女孩子,马上就明白过来了,肯定是她夏颖姐,立即迎了上去,李丽给妈妈介绍,这是我夏颖姐姐。
程芳笑着伸出右手拉住夏颖说,谢谢你这么多年来一直照顾我家李丽,你就是她的贵人,恩人,我把李丽就交给你了。
夏颖说,程阿姨,我和你家李丽有缘,是上辈子积的福,我们会互相照顾的,请程阿姨放心,我会把她当亲妹妹待的,如果她不听我的话,我会揍她的,程阿姨可不要心疼哦。
程芳左手拉着李丽,扭过头对李丽说,你听到了没有,你夏姐揍你我才不会心疼呢,只能说明你欠揍。
李丽对夏姐说,打是亲吗,我喜欢姐姐打我。
夏颖听后给程阿姨说,阿姨你听到了吧。
你家李丽就这么乖巧,我哪里舍得打她啊。
程芳说,有你夏姐姐照顾她,我和她爸爸都非常的放心,只是怕会经常给你爸爸妈妈带来麻烦,夏颖说,程阿姨,您是没有见着,我爸妈可喜欢李丽了,已经把她当成二闺女了。
程芳开心地笑着说,有机会请你爸妈到小县城来做客。
改日我和李丽她爸爸前去拜望你父母。
夏颖说,好的,我一定转告爸妈。
母女三正在说话呢,李根从楼上下来了,看到爱人程芳、女儿李丽,还有一个高个子女孩,一下就明白了,快步走向前,说这就是夏颖吧,李丽说,爸爸的眼力可以啊,夏颖立即叫道,李叔叔好。
李丽简单给爸爸介绍一下夏颖姐情况,两位老人带着两个女儿一起上了三楼。
李丽快速向前一步,推开了吉祥厅房门,李根在前,程芳拉着夏颖在中,李丽退到了最后,分别进了包厢。
包厢里坐着等候的有组织部部长刘鹏夫妇、宣传部部长崔军、县报社社长孔辉、闫峰夫妇等。
李根进了餐厅,站在大厅中央,程芳拉着夏颖站在李根的右边,李丽站在夏颖姐身后,李根咳嗽了一声说,现在我非常隆重地给大家介绍,这位是夏颖,现任安徽日报社副刊总编、属于正处级干部、青年作家,省作协会员、文化名人,也是我家李丽的贵人、恩师,好姐姐。
大家听着李根的介绍,便纷纷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随后,李根又将刘部长夫妇、崔部长、孔社长、还有闫峰夫妇,逐一给夏颖做了介绍。
大家分别与夏颖握了握手。
看来李根这个总经理也不是徒有虚名,在介绍各位来宾时,非常的沉稳,不慌不忙,十分准确到位。
最后将宣传部崔军部长介绍给女儿认识。
尽管夏颖很年轻,但毕竟从省城来的,她是贵宾,主客,其他人员都是来陪主客的。
先介绍夏颖也是符合社交礼节的。
李根为了介绍好夏颖,做了不少功课,站在什么位置、面向什么方向,先介绍谁,后介绍谁,尤其的介绍职务时,切记不能错了,否则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大家都非常乐意地认识夏颖,没有感到有丝毫的不妥,更没有觉得自己不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