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收获(3/3)
路上,多一双眼睛注视着你,时时指出你的问题与不足,远比那些惯用的捧语、适时以溢美之词、假话连篇恭维你,要好上百倍。
我们国人最低下的陋习之一,就是喜欢听假话,赞美之词,不愿意听真话,实话。
因真话没有包装,不是智者,很难接受!鲁迅先生曾说过,讲真话的,受罚,而讲假话的却受奖,如此而已!过去是这样,今天是这样,将来更是这样!吴浩说,老友你说的极是。
好了,不谈采风的事了,我们继续喝酒。
时隔不久,省诗协又组织诗友前往革命老区,为诗词创作采风基地挂牌暨采风活动。
吴浩有缘结识了一位年轻诗友,且与她同座一程,可谓有缘。
佛说:千年修来同船渡,依吴浩看法,今生遇见同车行,一起采风醉诗情。
可见缘分非浅。
只见她生的,如同一幅细腻的工笔画,静静地绽放在时光的画卷之中。
肌肤凝脂如玉,如同初雪般纯净无瑕,透着淡淡的芬芳,仿佛晨曦中最为柔和的一抹霞光,既温暖又不失清新。
她的双眸宛如深邃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闪烁着智慧与温柔的光芒,每一次眨眼都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愫。
但见她长长的秀发,乌黑发亮,如飞仙瀑布,轻轻自然垂落在腰际,偶尔几缕碎发随风轻舞,为她增添了几分不经意的妩媚。
而她却偏爱简约而不失雅致的装扮,一袭淡雅的素色长裙,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宛如林间仙子,步步生莲,韵律灵动,既展现了她的曼妙身姿,又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空灵之美,更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少有的韵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次日,采风团队要游马鬃岭、红岭、观飞仙瀑布。
汽车缓慢地爬行在盘山道上,一个急刹车,顿时,原本吵杂的车厢,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站起身子,伸着头看个究竟。
原来车子行驶到拐弯处,对面驶来一辆大货车,因路面太窄,无法顺畅通过,只有采取急刹车,将汽车慢慢地停了下来避让,待转弯大货车过去后,再发动汽车,慢慢扭转方向,移动车体,继续爬行。
诗友们透过车窗,向外张望,可谓万丈深渊,远眺四周,群山环绕。
车上每个人的心瞬间悬了起来。
于是,大家都想到了这次采风买保险事宜,以往外出采风,好像没有买过什么保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心里忐忑不安起来,一时思绪万千,个个焦急的眼神,汇聚在一起。
车内没有了来时的喧闹,像死一样的静寂,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各种念头纷纷挤进杂乱的思绪之中。
每个人的表情,无法用语言描述,是担心,是困惑,是迷茫,也还有惊恐,总之没有喜悦之相,很是复杂。
好在驾驶员有着高超的驾驶技能,安全地将汽车稳稳的停在了山庄门前。
此时,诗友们一颗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也都打开了话匣子。
有诗友说,吓死我了,早知道有盘山道要走,我就不来了!另一个诗友附和着说,可不是吗,来时孩子们交代一番,要注意安全,哎!人老了,胆却小了。
又有一位诗友说,人还在呢,可魂却飞走了,真的好险。
吴浩细观她时,为此一震,默默在想,有如此年轻的诗友加入协会,看来全省诗词弘扬传承工作有希望了。
通过接触聊天,方得知,她叫琴星,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还兼任校刊海子文学社的主编。
她为了鼓励学生们爱好古诗词写作,也经常刊登一些看似很稚嫩的作品,以激励她们的创作热情和写作动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古诗词,创作古诗词。
当车子进入马鬃岭时,她便随口吟出:
车经竹海又松田,
弯道蛇行造极巅。
驾雾腾云如火凤,
扪参历井坐霞天。
谷深山漩蜂房住,
崖险桥飞玉带眠。
逸兴高秋风做伴,
马鬃岭上梦花仙。
大家一听,异口同声称赞,好诗!才女!有一诗友随口说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也许是离琴星太近的原因,吴浩的喝彩声音,在琴星听来是最响亮的、也是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的声音。
琴星扭过头看着吴浩说,您也非常有才气啊,说着掏出手机,开始解屏,这是您昨晚上发的那首《夜宿山中》:
寂静山中月伴眠,
忽闻鸡叫报时天。
抬头不见窗偷色,
双鸟歌鸣似侣仙。
一个“月伴眠”起句,一个“窗偷色”收句,可谓绝了!琴星接着继续说,月伴眠,拟人化,一个伴字,使得这首诗开篇不凡;一个偷字,太形象化了,古有凿壁偷光之说,您却巧用偷色,色乃可见的物质形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一体,实在太妙了。
吴浩不仅感叹,小小年纪,竟然深通佛学之智慧。
吴浩带着崇敬的目光看着琴星。
琴星发现吴浩眼神有异样,就说,吴老师,您怎么这么看着我,是我说错了吗?吴浩说,哪里哪里,您说的太对了。
只是.....琴星说,只是什么啊?您是怀疑我怎么会懂佛学文化是吗?吴浩压低声音说,冒昧地问您,今年芳龄?琴星笑着说,已过不惑之年了。
吴浩再次惊叹,看她皮肤保养的如此细腻,面容皎洁无瑕,毫无岁月的痕迹,怎么看也不像四十岁的人啊,难道江边水土养人,滋润容颜,还是她驻颜有术,吴浩在心里琢磨着。
吴浩带着狡黠的的眼神,嘴角微微上扬,怀着一种爱慕且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如果自己年轻三十岁,而她又没有结婚,那该有多好啊!
在与诗友们同行的路上,吴浩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他不时地向琴星诗友请教律诗的写作技巧。
琴星说,我写律诗时间也不长,不过有点体会,我们可以分享。
写作律诗,切记直白,需要含蓄,才有韵味。
吴浩问她,什么是诗的含蓄。
她说诗的含蓄,就是用极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去遥指天外,给读者以想象的无限广阔的天空。
吴浩听着,像似云里雾里,是懂非懂。
吴浩又问,那含蓄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这时,琴星没有急着回答,她慢慢地打开茶杯盖子,轻轻地喝了一口茶水,用右手将杯盖子拧紧了,放在车靠背后面的网兜里,看着吴浩说,含蓄的作用吗,简单地说,诗,是精练的艺术。
那些铺张浪费、拖泥带水、冗长繁赘都是诗的“癌症”。
而含蓄恰恰是使诗达到简洁、精练,达意,是避免琐细平泛的有效途径。
作为文学门类中以精练见长的诗,总是较之其他艺术更简洁、凝缩、含蓄、富于概括力,因而也就更能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生活是广阔的,宇宙是无限的。
画家绝不可能在有限的画布上绘就整个太平洋,而只是画其一角一块,或惊涛骇浪,或明霞白帆,借助于欣赏者的想象,来表现整个海洋的壮阔景象。
诗人也是选取某些最有特征意义的形象和细节,用暗示、象征、虚实交错等等艺术手段,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于尺幅之间,展万里之势,从而加大诗的容量。
琴星讲到这里,停了下来,扭头看着吴浩。
吴浩听后,好像有点明白了。
就对琴星说,谢谢您给我讲这么多,我需要慢慢理解和消化。
正说着呢,只听见车内广播声音,大家都挺胸抬头眺望,是谁在广播,原来是领队站在驾驶员旁边,手持话筒在喊话:“各位诗友,最美路段,红岭到了,站在此处遥望,山峦叠翠,红绿娇艳欲滴,大家就此下车观景,拍照,写诗,注意安全!二十分钟后,原地上车。
大家纷纷下车,拍照。
吴浩也跟着诗友下了车,掏出手机,举目远眺,就红岭一段美景,拍了两张,算是留作纪念吧!不一会儿,见琴星也上车了,吴浩就问她,怎么这么快,没有多拍几张照片。
琴星说,都着相了,心生万法,一切景象皆在心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境随心转,而不是心随境转。
吴浩说,是啊!人们往往只注重其表,却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琴星说,我下去并非全为了照相,而是活动活动筋骨,坐车时间长了,就会感觉不舒服!琴星话锋已转,问吴浩老师,您没有下车吗?吴浩说,下了拍了两张照片就上来了!说着把手机里拍的照片调出来给琴星看!琴星说,看来吴老师也是个不爱凑热闹的人!吴浩用手指着车窗外说,你看看,一个个合影的,摆造型的,左一张右一张,没完没了!哎,真的无趣!琴星问吴浩,你知道她们拍那么多照片干什么吗?吴浩摇了摇头。
琴星说,她们回去是制作美篇用的,在凑素材,美篇需要人点赞,赠花送人,赚二两碎银!吴浩哦了一声,原来是这样啊!
三天的采风时间结束了,在返程的路上,诗词协会的领导用话筒在布置作业,各位诗友,回去后,每位都要提交三首律诗,以平水韵为主,如用通韵或新韵,提交时,请注明。
诗题就是诗词创作基地挂牌、观赏马鬃岭、飞天瀑布和红色之旅。
车内很安静,都在静心倾听,相互交流的很少,多数诗友在闭目养神,也许是这几天采风累了,又或许在思考如何完成此次采风作业。
吴浩双目注视着车外,像似在思考什么,只见一排排树木向后倒去,而诗友们的心情如同被夕阳染红的云朵,既绚烂又带着一丝不舍。
吴浩的心里与众多诗友一样,心中满载着对这段旅程的深深眷恋。
有的诗友,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还不时地回首车后,仿佛想要将这片风景永远地镌刻在心间。
在三天的采风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创作灵感,一山一水、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缕阳光都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美的诗篇。
也有诗友,则显得有些沉静与内敛,他们或许在思考着如何将这段经历转化为文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美好。
诗友们的心情就像那轻轻摇曳的柳枝,既有着对过去的留恋,又有着对未来的期待。
而吴浩的心情更显得复杂,他既为能够与志同道合的诗友共度这段时光而感到庆幸,也为即将的离别而感到一丝丝惆怅;他的内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感激这段旅程带给他的收获与成长,不舍与这段美好时光告别。
然而,无论心情如何,大家都知道,这段采风之旅将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回忆,都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期待,踏上了归途,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用诗词将这份美好永远地定格。
。
喜欢小王的彩票人生请大家收藏:()小王的彩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