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根这家人(三十六)(2/3)
茶的。
年轻女子用右手做了个示意动作,请跟我来。
沿着走廊一直向深处走去,来到了兰亭芳雅门前,年轻女子停住了脚步,回头告诉李丽,崔社长已经来了,您请进吧。
说完,转身走了。
李丽站在门前,听到里面有说话声,便轻轻地敲了敲门。
就听到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李丽推门而入。
王部长和崔社长见是李总编辑来了,立即站起来向前走了几步,分别与李丽一一握手,并说,请坐。
李丽打量了一番茶室,雅室不大,能容纳三到四人品茗,但很雅致,属中式典雅风格,木质桌椅、茶几,雕刻精美,其花纹彰显品质与格调;两面墙壁悬挂有中国山水、花鸟、书法等作品,充分展现文人墨客的雅趣;茶几上摆放着紫砂壶等茶具,既实用又是艺术品;几个墙角处摆放着青花瓷、盆景、古玩等等,增加文化气息;室内多灯分散,明暗有序,非常有层次感,柔和的光线,营造出既舒适又具有格调的品茶空间。
李丽缓缓坐下说,谢谢王部长和崔社长盛情,没有想到,我们的县城还有如此雅静的地方。
王部长说,我也是第一次来,可崔社长却是这里的熟客。
崔社长笑了笑说,也就来过两三回,感觉不错,考虑到李总编辑这两天肯定很辛苦,所以,才斗胆邀请李总编辑来此雅坐,喝杯清茶,享受一下宁静的时光。
李丽说,谢谢社长的好意。
王部长问李丽喝什么茶?李丽说,喝绿茶如何?据医学杂志曾经报道过,长期喝绿茶,能够抑制三高,还能延长寿命呢,不知道是真是假。
崔社长让服务员泡了一壶特一级霍山黄芽,细品茶水,色泽嫩绿,香气悠长持久,滋味醇厚,属于绿茶中的上品。
她们三位,一边品茗,一边聊天,从单位聊到家庭,从工作聊到生活,既轻松,又开心。
此时,王部长话锋一转,问李总编辑,您在高层,能否透露一点,下一步全省宣传工作的重点。
李丽笑着说,什么高层不高层的,我们的宣传工作可没有什么秘密,作为党的口舌,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做好我们的宣传工作,如果说有阶段性的工作重点,我想可能有这三个方面:第一、明年七月份香港回归,这段时间,在宣传方面肯定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宣传报道;第二、就是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第三、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由此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宣传部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监控舆情,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的宣传在改革改制过程中,涌现出的富有正能量、且积极向上的好人好事,以推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地生根。
另外,如因市里考核指标规定,需要一定数量的新闻稿件上省报或中央媒体,也请您们选择部分高质量的稿件,寄给我,我负责把关推荐、刊出。
王部长和崔社长听后,一再表示谢谢。
李丽也一直在想,如何才能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报答家乡父老乡亲们对自己和家庭的厚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时,李丽的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赵聪。
王部长说,您有事啊?李丽说没有什么事情,是赵聪,您们都人认识的。
王部长说,快叫他过来喝茶,晚上我们小聚小酌。
李丽边接电话边往外走。
王部长看到李丽出去了,就给崔社长说,等会吃饭时,城关镇的康伟书记也过来,他的女儿还有一年就大学毕业了,学的也是新闻专业,他听说你把李丽约出来了,也想见见李丽,将来有可能请她帮忙,到时候,你也帮说几句好话。
崔部长说,有您部长在,还需要我说吗?王部长说,你们的交情好些,听说去年有人托你找李丽帮忙安排了一名大学生。
崔社长说,那个孩子很有才的,发表过不少新闻稿件,且质量都很高的。
王部长说,也是啊,的确需要有真才实学,不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可不常在哦。
崔社长点了点头说,也是的。
王部长说,事在人为吗。
这时,李丽推门进来了,赵聪跟在后面,李丽看着赵聪说,不用介绍了,都认识吧。
赵聪走过去分别和王部长和崔社长握了握手说,都认识。
崔社长要给赵聪倒茶水,赵聪接过茶壶说,我来吧。
赵聪首先给大家都续了茶水,最后,才给自己倒了一杯,但见茶汤清澈透明,轻轻喝了一口,顿感一股清香扑鼻,另有一种青草气息,然回味悠长,让人不禁想再来一口,享受那份独特的味蕾盛宴。
赵聪放下茶盏,便问李丽这是什么茶,味道如此好?李丽笑着给赵聪说,这是特一霍山黄芽,明日回省城,你到我那里拿点品尝品茶。
赵聪心中窃喜说道,那怎好意思。
李丽说,有好东西,我们大家.....话到嘴边,便压低了声音,改成了我们共同分享吗?赵聪会意地笑了,可笑的是那样狡黠。
王部长和崔社长看到赵聪和李总编辑在品茶,也不好多说。
王部长给李丽说,昨天见到您们还有一位同学呢,她叫什么啊,姓水对吧,您打电话给她,请她过来一起吃饭吧。
李丽看着王部长说,方便吗?崔社长说,您的朋友同学,就是我们的朋友,方便的,打吧。
李丽掏出手机给水红去了电话,打通后,水红说,李丽可有事情,李丽说,晚上我们到...李丽捂住话筒,崔社长见状立即说,黄山饭店黄山厅。
李丽继续说,水红说好的,等会我过去。
李丽刚刚挂了电话,听见敲门声。
崔社长说,请进。
茶室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
王部长一看是康书记,便站起来热情地招呼入座,并将李丽和赵聪介绍给了康书记。
康书记握住李丽的手说,久闻大名,今天总算见到您的芳容了。
李丽说,康书记您太客气了,我是晚辈。
崔社长发现赵聪用一种救助的眼神在看自己,他立马明白了赵聪的意思,就说她们都坐到说话吧。
赵聪看到女朋友手被一个男人握住,心里一阵不爽,但又不好说什么,所以才用不一样的眼神看着崔社长,请他解围。
康书记松开李丽的手,坐到后,继续给李丽说,您可是我们县的名人,也是我女儿的偶像,等会我叫她过来见见您。
王部长接过话说,他女儿也在省城读大学,学的也是新闻专业,听她说过,李总编辑到她们大学做过讲座,她对您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据说您当时讲的题目是:新闻与实践,还列举了许多新闻实例,通俗的说,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崔社长接过王部长的话说,您王部长怎么这么清楚啊?王部长说,去年春节,康书记一家到我家玩,叙闲时听到他家女儿和我家儿子说的,都想找机会见见李总编辑。
崔社长听后,哦了一声,心想这下我真的明白了。
这时,康书记问王部长,晚上怎么安排的?崔社长说,我们安排在黄山饭店。
康书记说,我知道了,说着便出门去了。
李丽和赵聪都明白过来了,她们俩对了一下眼神,都会意的扬了扬嘴角。
王部长也不知道康书记出去干什么,看看时间快六点了,就说,我们到饭店打牌吧!崔社长看着李丽和赵聪,就说可以吗?李丽说,听您安排。
深秋时节,天黑的早,他们走出茶楼,路灯已经明亮起来。
当夜幕悄悄降临时,回望茶楼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灯笼高挂,光影交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
许多客人围炉品茗夜话,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感悟,享受着这份难得的相聚时光。
赵聪走近李丽,感叹的说,县城居然还有诗韵茶楼这个地方,忙碌的人们,偶尔来此喝杯茶,让人心灵得到短暂栖息与净化,也是一种享受。
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美好与雅致;也可以与友人相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茶楼之美,不仅在于其环境之雅、茶香之浓,更在于它能带给人们的那份清净与满足。
她们一行四人,很快就到了黄山饭店大厅前。
王部长说,你们先上去,我等等康书记吧。
王部长站在饭店大厅前面,注视着康书记站着的方向,不一会儿,见一个骑车子的年轻男人过来了,到康书记身边停了下来,从车篮里拎出一个黑袋子交给了康书记。
康书记向那人摆了摆手,示意你回吧。
康书记转过身子向饭店走来。
看到王部长就说,怎么就你一个人站在这里,其他人呢?王部长说,我在等你啊,袋子里拎的什么啊?王部长用手指了指黑袋子。
康书记说,我叫人送两瓶酒过来。
王部长哦了一声说,你叫女儿倩倩过来了吗?康书记说,我打过电话了,她在和同学在一起疯呢,我让她回家洗漱整理一下,穿的素雅些,也给李总编辑一个好印象。
王部长说,你安排对,是要约束一下倩倩,第一印象十分重要,李丽毕竟是高级知识分子,小小年纪,就能升到副厅级位置,足以可见并非一般。
康书记说,非常同意你的观点,你我都一把年纪了,拼死拼活,混到如今,也才是个副处级别,想想都惭愧。
你看李总的穿着和举止言谈,就像一位大学教授,真的印了那句老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们俩边走边说进了包厢。
包厢很大,且